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连南55 连南人文 查看内容

印象连南

作者:某某 2009-10-31 13:14 827人关注
 □屐之痕
(清新)蓝树娇
连南,这块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瑶族聚居区,定居着成千上万的瑶族同胞,其依山而建的排瑶村寨独具特色而被誉为“中国瑶族第一寨”,充满神奇色彩。
说来惭愧,身为广东人,却没有游遍广东。说得更细一些,身为清远人,更没有走遍清远。今年金秋九月,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应市作协之邀,我有幸参加了市作协连南采风团一行。
连南路程遥远。听作家前辈说,以前去连南,早上七点坐车,一路颠簸要到晚上九点以后才到。尽管那里有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瑶寨,但我一直没有去看过。不是不想去,而是难去。这是我一直没有动身去连南的借口之一。而且我也没有认识什么连南的朋友,这也是我一直没有去连南的借口之二。但现在,去连南的路程缩短了一半都不止。也许不是路程短了,而是路好了。路通人欢畅,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下午四点半出发的,两个多钟就到了连南县城。
夜色中的连南县城,像被谁不小心打翻了珍珠贝壳,散落在盆里,又被哪个妙手用绳子串了起来,一行行一串串,在淡蓝的夜幕下次第亮起,熠熠生辉。远远看去,这个小城真美。我们在两旁黑黝黝的道旁树簇拥下,开车缓缓走过明亮的街道,一直到落脚的宾馆。街道上建筑不高,但商铺林立,灯火辉煌,也是一派繁华气象。那步行街上最具特色的是两边高大的一根根水泥柱,做成瑶家特有的长鼓形式,真是古色古香,典雅非凡。街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断,好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令人联想到夜幕下,篝火旁,人们载歌载舞,庆贺欢乐的篝火晚会一样热烈。
前来接待我们的是连南县文联的成春主席和连南林业系统的领导干部一行十多人。连南林业局的赵翔辉局长,是一位瑶族诗人,出版过一本专写瑶家风情的诗集。我刚好坐在他身旁,看他的谈吐举止大方得体,谈起瑶族的典故历史,娓娓道来,如数家珍,颇有一番诗家风范,我听得津津有味,真想亲身见识一下这些独特的民族风情。
未曾见证,早已听闻瑶家人喝酒是海量的。如今亲眼看到,果然百闻不如一见。连南人喝的酒很有特色,是自家酿的水酒。那个酒杯小小的,一口喝下去就见底了。但听说后劲很足,外地来的宾客没几个不被这美酒醉倒过的。更难得的是,连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听到市作家来采风,亲自过来接见我们,竟然是个女部长,非常年轻、优雅、知性与美丽。这偏远的连南,竟然有个美丽的女宣传部长啊!
第二天,我们早餐过后在赵局长的带领下向涡水出发。
涡水镇距连南县城约27公里左右,是个典型的山区镇,也是林业生态镇,靠林木和小水电经济为主。从连南县城到涡水,沿途一路林木茂密,野花盛开。山势层层迭高,河流级级落差,高山梯田层层叠叠,景色十分宜人。这里不仅有茂密的次生阔叶林和灌木林,还有多种国家保护动植物,如云豹、蟒蛇、穿山甲、猕猴等,尤其是著名的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听赵局长介绍,在涡水镇甲界村有八十多亩的红豆杉树苗基地,由于时间关系及路途遥远的缘故,我们无缘与珍贵的红豆杉树种见上一面,但是我们还是见到了一株年轻的相思树,长在涡水河河边上的路旁。听赵局长说,盘王庙外面还有一棵树龄超越百年的相思树,如巨伞擎盖,枝繁叶茂,常年挂满相思豆。瑶族同胞将该树上结的红豆视为神物,将它们捡回家中放在神位前供奉,以求辟邪求安。令人称奇的是,这棵相思树还能预报天气,当久旱不雨时,如果树叶由青变黑就说明第二天会下雨;当久雨不晴时,如果树叶由青变红,天就将转晴,十分灵验。可惜我们来迟了,百年古树由于年岁已高,历经风吹雨打白蚁蛀空已经剩下一截树桩,留在盘王庙门前见证岁月峥嵘。
盘王古庙处于黄家冲与六联水的交汇处的半山腰上,听闻最早的盘王庙建于1300多年前,现在所见的是几年前重修的,显得平实朴素。案台上摆了十多尊木头菩萨。跟汉家菩萨不同的地方,这些菩萨有男有女,显出瑶家男女平等的质朴思想。赵局长还告诉我们,菩萨们都有姓名呢,我特意绕到菩萨背后,果然看到有各自的名字,这样人们来拜自家祖先时,就不会拜错了。呵呵,瑶家人真有智慧!庙的四面高山围拱,山上是沿山坡叠建而上的一排排瑶寨(又称“瑶排”),环绕在盘王庙的四周。瑶胞们经常来盘王庙祭祖,每隔三五年,还要组织较大规模的“耍歌堂”活动来祭神。可惜我没有到现场感受过这隆重的气氛,下次可一定要来了。
看着案台上的盘王像,遥想当年瑶族同胞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连南黄埂,筑寨而居,与各族人民相互友好往来,共同开发了连南这片美丽的土地。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如五彩斑斓、古朴多姿的服饰,朴素真挚、生动鲜活的歌谣和沿袭已久、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从心里生出一股由衷的敬意。


  作者:蓝树娇

全部回复(0)

你知道吗?连南在线给无数在外漂泊的游子一份家的温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