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以 “特色立县·生态崛起” 为发展目标,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连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基本特征 从经济总量看,2012年连阳四县GDP分别为:连南县26.2亿、连山县24.3亿、连州市97.3亿、阳山县70亿, ...
连南:以 “特色立县·生态崛起” 为发展目标,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连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基本特征 从经济总量看,2012年连阳四县GDP分别为:连南县26.2亿、连山县24.3亿、连州市97.3亿、阳山县70亿,连南县只比连山县多不到2亿,不足阳山县的二分一、连州市的三分之一,堆头甚微,说明连南县的产业基础薄弱,财税来源少,ZF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足 从发展条件看,基础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满足民众的实际需要,城镇化的进程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潮流; 从环境与人口看,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需要一个 “漫长” 的过程,还存在 “相当数量” 的贫困人口需要 “长期” 扶贫,环境承载能力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多,脱贫奔康压力巨大等等。 目前,连南县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 “起步 ”阶段,连南县在区域竞争中,将会存在被 “边缘化” 或被 “淘汰” “吞并” 状态。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连南 “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地少,没有与其它地方拼规模、拼产量的基础和条件,但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该县的有机米、茶油、蔬菜、土猪等天然有机农产品广泛受到外地游客、珠三角地区人士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发展 “现代高效农业” 是连南的必然选择。因此,以水利重点县、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打基础。同时,以构建农产品营销平台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 “现代高效农业”,为此: 首先 是 与 “科研院所” 的合作。按照 “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农户” 的发展思路,与科研院校合作的具体内容,引进优质品种和优良项目,以科技投入,提高产能,实现增产增效; 其次 是 “生产标准” 的制定与实施。制定 “农产品生产标准”,宣传并推广应用,让农民群众自觉按标准进行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永保连南农产品的特色,增强市场的信任度; 三 是 及需要 “组织化” 生产经营模式的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 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农民成立 “合作社组织”,整合分散各处的种养户,形成规模,稳定产量,减小风险,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四 是 “营销平台” 的构建。与 “青怡公司等高端农产品配送机构” 合作的同时,以 "网络销售" 平台和县城的 “城南批零中心”,使 “互联网” 与 “物联网” 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和县内、县外营销齐头并进的销售模式,拓展农产品销路。 五 是推广 “品牌”。以品质认证,培育具有连南特色的农业品牌,以品牌宣传、推介工作,使品牌扩大影响、以品牌抢占市场、以品牌增效的目标。 六 是开拓 “高端” 市场。组织专业营销团队,加大对珠三角地区的酒店餐厅、大型超市专柜等的攻坚力度,拓展高收入人群的销售渠道,占据农产品的高端消费市场,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围绕旅游旺县 促进民族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 发展民族文化、生态休闲旅游业是连南转型升级的重要 “突破口”,也是实现脱贫奔康的重要路径。因此,连南将 “旅游业” 作为 “龙头产业” 来培育,作为 “支柱产业” 来打造。 一是 “旅游总体规划” 的实施。以连南县人大决议的形式,来保障国家旅游局为连南县编制的《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顺利实施,发挥 “规划” 的引领、统筹和协调作用,按照 “风情独特、生态完好、服务完善、宜居宜游” 的总要求,利用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将连南打造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民族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是打造一批 “龙头景区”。县城以 “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民族风情街”、“瑶绣坊” 等依托,以《瑶族舞曲》实景演出项目建设,来提升 “盘古王文化园” 的品味和内涵,策划和引资建设鹿鸣 “天工开物” 农耕观光园、西北山 “八排瑶古风” 建筑群、滨江“民族风情走廊” 等项目,彰显民族特色,以完善旅游功能,形成特色旅游小城。三排镇以南岗古瑶寨、万山朝王、连水新村、三排福彩新村为基础,规划建设以 “南岗古瑶寨” 为中心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丰富 “万山朝王景区” 旅游要素和旅游新业态,高标准规划和开发 “油岭老排”,利用当地瑶族文化资源,来展示民族风情,努力将 “三排” 打造成为 “活态” 的 “瑶族民间文化艺术体验基地”。涡水镇以 “盘古王庙”、横埂 “排瑶祖地”、“白石洞会议旧址”、起微山 “原始森林” 和 “圣陶湾” 项目等节点,以 “涡水河” 为主轴,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 “盘古王生态休闲养生谷”。以达到形成以 “县城” 为中心,“三排”、“涡水” 为支点的 “广东大型的瑶族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集聚区。 三是优化 “旅游环境”。改善景区交通,美化沿线景观,完善景区公共设施,整治脏、乱、差现象;以 “广东瑶族文化大酒店”、“圣淘湾度假酒店” 为龙头,“高端旅游酒店” 招商、建设的工作力度,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全方位实施 “标准化” 建设,制定道路标识、景区管理、旅行社业务、酒店服务、游客接待等旅游行业标准,为游客提供高标准的优质服务;查处和打击各种危害游客权益的行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来提高服务素质,提升连南旅游的服务水平。 四是实施 “旅游富民工程”。以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群众参与的原则,支持农民成立旅游合作社,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构建 “管委会+企业+合作社+农民” 的旅游 “经营” 新 “模式”,建 “旅游进瑶家” 工程,让群众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来;发展 “特色农产品”、“旅游工艺品加工” 等旅游相关行业,形成 “旅游发展,农民增收” 的局面。 围绕民族特色立县 推进特色城乡建设 连南结合实际,坚持以 “规划” 为引导,推进特色新型城乡建设。在全县范围内,根据各镇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秉赋,以三江、寨岗两个中心镇为龙头和重点,同时启动其他五个镇的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节约集约用地,彰显民族特色,最终实现以 “规划” 提升特色城乡建设水平,以 “规划” 来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以 “规划” 来人与自然得到和谐。同时,在现有的基础上,按照 “特色化、景区化、人性化” 的要求,启动 “新一轮的县城规划修编”。按照 “特色化” 要求,使县城的特色风貌规划,把民族元素融入到县城各项建设之中,形成 “独特的建筑风貌”,彰显民族个性与特色,将县城建设项目融入旅游元素和功能,构建 “小桥流水远,小城风情多” 的 “新景象”,增强连南的对外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