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连南55 连南人文 查看内容

瑶绣遭遇传承与发展之困

作者:老盘 2013-5-15 23:14 320人关注

千百年来,精湛的瑶族服饰刺绣工艺,是瑶族文化的形态和载体,也是瑶族文化的灵魂。2009年,连南瑶族服饰刺绣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连南被授予 “广东瑶绣之乡” 称号;2011年连南荣获 “中国瑶族 ...

            
      千百年来,精湛的瑶族服饰刺绣工艺,是瑶族文化的形态和载体,也是瑶族文化的灵魂。2009年,连南瑶族服饰刺绣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连南被授予 “广东瑶绣之乡” 称号;2011年连南荣获 “中国瑶族刺绣艺术之乡” 殊荣。

     瑶绣是连南瑶族妇女特有的传统手艺,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莎瑶妹爱绣花,不会绣花找不到婆家”。绣花针就是瑶家姑娘小时候的玩具,跟着妈妈、嫂子、姐姐学着绣这个绣那个,长大后就成为一个具备刺绣手艺的绣娘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过去 “莎瑶妹爱绣花,不会绣花找不到好婆家” 的习俗及传统观念逐渐淡化,传统的瑶绣手工艺开始萎缩。瑶族刺绣的传承方式相应地由原来的家族传承、社会传承向现在的师徒传承、学校教育传承过渡和转型。

      然而,近年来,瑶绣渐渐遭遇传承与发展的困境。随着大批瑶族青年出外务工,瑶绣的传承逐渐出现断层。现在瑶族的年轻人也不是不会绣,可是技艺已经不高了,手艺好的基本上都是年纪比较大的。瑶族是靠山生活的民族,瑶绣鲜有走出深山,其社会认同感远远低于广绣、潮绣;另外,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瑶绣的技法传承都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再加上瑶绣在年轻一代的断层,若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瑰丽的瑶绣很可能便会逐渐湮没在历史之中
        大部分瑶族挑花刺绣加工处于家庭式、手工作坊方式的散户经营阶段,分布较散,生产和销售规模小,缺乏统一经营组织,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和经营,没有专门的市场营销人才,产业化程度低。大多数瑶族挑花刺绣加工户的商品意识不强,品牌观念淡薄,产品附加值低。
       产品单一,图案老化,市场实用性较差,没有开发出具有代表本地域民族特色,反映时代发展趋势和简洁实用的产品,产品市场较窄。
      瑶族挑花刺绣仅用于服饰的装饰,只在实用品上下功夫,没有在欣赏品上做文章。

       为了保护瑶绣这一珍贵文化财富,近年来,连南县采取了措施,1.) 如聘请专家编制瑶绣书籍,用汉字把瑶绣纹路、绣法记录下来,2.) 在民族小学大力推广瑶绣课程等。

     3.) 2010年,连南县成立了 “广东瑶绣坊”,该绣坊是瑶绣文化产业的培训基地,培训出来的瑶绣技艺师,可在家带徒。当瑶绣坊接到外来的订单时,由瑶绣技师设计方案,再下发到学徒的手上进行绣制。据了解,瑶绣坊已开发了领带、香包、围巾、“万山朝王”、龙凤图等一批现代人喜爱手工的绣品。另外,瑶绣坊还和广州的一间 '苏绣’公司的合作,由该公司提供技术和培训,对瑶族的瑶绣技艺师进行技术提升和改造,把瑶绣、潮绣、十字绣、广绣等广东四大绣艺融合一体 ,促使 “瑶绣” 逐渐走上 “产业化” 的道路。目前,连南县制定了工作方案,以 “绣坊+公司+基地” 模式,建立起 “岭南瑶绣文化旅游产业链”,创出 “连南瑶绣” 品牌。

     另外,排瑶传统刺绣的基本几何形图案虽然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装饰性,但在现代,这些几何形图案的文化特征模糊,身份的可识别性差。要突显图案的文化特征,增强图案的可识别性,我们必须为传统特征元素与当代社会文化找到一个 “融合点”,需要经过 “再设计” 让其体现出 “时代的特征”,让现代人乐于接受它。    

   

  
原作者: 观光客

全部回复(1)

发表评论
    观光客

              0.jpg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2012-9-18 00:17
你知道吗?自从连南在线有了我笨鱼的加入以后,就变得更美好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