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连南55 连南人文 查看内容

连南排瑶的古山寨

作者:老盘 2013-5-15 23:16 274人关注

排瑶祖先经过长期的迁徙,于隋唐时期先后进入连南山区居住。由于受民族歧视,瑶民在险峻的高山上建寨,排瑶习惯聚族而居,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山寨被汉人叫 “瑶排”,所以被称呼为 “排瑶”。山寨四处设 ...

        排瑶祖先经过长期的迁徙,于隋唐时期先后进入连南山区居住。由于受民族歧视,瑶民在险峻的高山上建寨,排瑶习惯聚族而居,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山寨被汉人叫 “瑶排”,所以被称呼为 “排瑶”。山寨四处设防,壁垒森严,以抗御外侮。在明代已形成 “八排二十四冲” (排,即数千人聚居的大山寨;冲,数百人居住的小山寨),其中规模最大、势力最强的是南岗排、油岭排、横坑排、军寮排、马箭排、里八峒、火烧排、大掌排,其他小排均为其支派,故连南排瑶又称为 “八排瑶”。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瑶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国家的保护,在ZF的帮助下,瑶民不断地自愿迁移下山居住。闻名于世的八大排山寨或衰弱或废置,但其山寨旧址仍被瑶民视为圣地。八大排当中,至今仍保留较好的有这三个:

        南岗排。又称行祥排,始建于宋代,位于县城西南21公里处。山寨坐西向东,奇峰矗立,瑶屋庐层叠居半山上。左密林,右深坑,地势险要。山寨面积159市亩。过去寨脚建有寨墙寨门,寨墙长426米,寨门用巨石垒成,宽近2米,高6米余,唯有这个寨门可进寨内。寨墙寨门始建于明代,其作用是阻止官兵、土匪侵扰,保护山寨安全。明末清初为山寨最鼎盛时期,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因规模大,人口多,历史悠久,独具特色,被称誉为 “中国瑶族第一寨”,今望佳岭、马头冲、瑶龙、猫坑、吴公田、白浪、下坪等地的瑶民,多数是从南岗排迁去的。上世纪的七、八、九十年代,因移民下山,古寨现只保留有200余人和368幢明清时期修建的青砖瓦房。在古排附近,有2座刻有楚文化色彩图腾的明代石棺墓;在山脚有一座筑于明代的石拱桥,均保存完好。
          001.jpg002.jpg  

       油岭排。始建于宋代,位于县城东南19公里处,山寨面积128.4市亩,坐西向东;两山环抱,地势险要,瑶民依山次第居住。山寨顶端有股清泉水流出,瑶民以竹笕引入排内食用。过去在排顶的山墩建有一座盘古王庙,排脚下有一寨门,入排路小,仅通行人,排四周俱深山险崖。山寨鼎盛时有600多户,5000多人口。因不甘受压迫,多次领头反抗官府,屡遭官兵围剿,山寨两次被焚。现排内还有350多户,2000多人口,保存有许多明清时期修建的红砖青瓦房屋。该排瑶民特别能歌善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003.jpg004.jpg

       大掌排。始建于宋代,位于县城西面21公里处。山寨面积140.6市亩,坐西南面东北,四面皆有石关,设险以守。地势高峻,入排仰面而登,山路曲折,隘口险要。排中有三道山梁、二条溪水,瑶民散居在山梁上。山中有良田。排左边山冲有水源多处,合流成河,由排前流过。排后为天堂山,山顶有大水塘,常年流水不断,瑶民称之为 “天塘”,可游泳或垂钓。山寨鼎盛时有500多户,近5000人,现还有100多户,500多人,尚保存有许多明清时期修建的房屋。这里民族风情独特,风光雄奇俊秀,站在山寨,极目远眺,只见群山逶迤,峰峦起伏,云雾漫漫,如履仙境。是摄影作画和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大掌排2.jpg大掌排1.jpg
         
原作者: 观光客

全部回复(2)

发表评论
    山雀仔
    有事没事,去排瑶寨走走看看也是不错的。
    2012-12-28 23:24
    山旮旯
    南岗古山寨已经不是纯自然的瑶寨,商业味偏重,对连南人和游客来说,很矛盾的感受,但还是好美的。
    2012-12-29 00:04
你知道吗?作为连南在线的第七位贵宾,我感到很荣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