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猺岭”:据有关记载,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排瑶发起暴动,总兵郑芝龙(就是郑成功他老爸)奉命统率3万漳潮兵镇压,攻破里八峒、火烧坪、大掌、军寮等瑶排,焚烧殆尽。特令随军监纪董梅鼎刊“平猺岭”三字,刻于 ...
“平猺岭”:据有关记载,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排瑶发起暴动,总兵郑芝龙(就是郑成功他老爸)奉命统率3万漳潮兵镇压,攻破里八峒、火烧坪、大掌、军寮等瑶排,焚烧殆尽。特令随军监纪董梅鼎刊“平猺岭”三字,刻于悬崖石壁上,以记镇压众瑶事。“平猺岭”三字刻在高8米、宽6米的石壁上,楷书阴刻,每字高0.60米、宽0.60米。听说1986年连南将这个石刻定为历史文物了,但定了也就定了,并没有对其进行行动上的保护。
有关文字上说自唐末至民国时期,粤北瑶族规模较大的武装斗争就达七十多次,而每一次的斗争都是一出血泪史,让人不堪回首。在封建统治下经常受到各种力量的挤压和打击的八排瑶人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为了生存,也会奋起反抗。 “瑶”字变成了“猺””字,这是耻辱的文字!这是当时对八排瑶人的蔑视!时过境迁,“平猺岭”石刻不再是一种蔑视,而是表达了排瑶祖先对外敌豪不畏惧,团结一心,勇于反抗的一种民族精神。
今天除了钦佩瑶人为守护家园的英勇反抗外,也敬佩官兵为保地方太平的无畏。了解历史,更让人感到解放后民族政策的难能可贵,今日值得各族共同珍惜。 如今军寮无人居住,几年前,我喽了别人对史书记载的“平猺岭”石刻进行一次探访。
[attach]5618[/attach] 说明:本来是一个游记,相片配有文字说明,但这个论坛我不怎么会使用导致相片很乱,大家自己慢慢看吧,我就不用文字注明了走323国道往连南方向在牛路水站左转共约20分钟车程到大坪军寮洞四队,在路左边有一条比较宽的山路,从这里徙步上山。 相机我是刚刚开始用的,所以根本不会用,照出的相片的色彩怪怪的,大家别见怪 ![]() ![]() ![]() 到军寮老排的步行时间约2个小时,路边的树木越来越茂盛… ![]() 由于走错了,我们在半路近回,问了当地的瑶人,我们再次向老排进发。 ![]() ![]() 这就是“平猺岭”石刻,去老排的必经之路 ![]() 这就是石刻,经历300多年的风雨,仍然让我们感受到当年的腥风血雨。我到的时候,没出太阳,所以看不清,幸好我停留了一下,居然天公出了太阳,石刻有了阴影,使我照得更清楚了 ![]() 为了说明那个石刻多大,我现身了。 ![]() 快到老排,眼前的枯树仿佛告诉我们,昨日的老排风光不再。 [attach]5629[/attach] ![]() 这是老排村口,两米多高的寨门依然挺立,团友们都在这里留影。 ![]() ![]() ![]() 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村子脉络依稀可见,看着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们感觉到这里曾经的繁荣。 ![]() 静静的池水 ![]() ![]()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在老排停留一会,便开始下山,下山是走另一条路,计划是直接从涡水镇的方向下山。据史书上说烧纸堂悬崖又刻下“大兵扫荡猺穴京观处”九个字,但我们下山所见的大石头均没发现有刻字,我们没有找到。 ![]() ![]() 涡水方向林海一片,当年这里是原始森林,开始我们是完全没有预料到这条路经历了08年的大冰雪后是几乎没有路可走的了,处处是枯枝断竹,需要细心辩认路。崎岖的山路,遍布着荆棘,我们时而弯腰爬着过,时而翻身越过,手上和脸上时不时被刺痛。厚实的手袜也挡不住尖利的荆棘,我的手已用了6片止血贴了! ![]() 注意上图中,有一个同伴刚钻进树丛里。 ![]() ![]() 这样的路我们走了很长一段,不管是回头望还是往前看,都感觉到路途茫茫,人在树枝上行走,根本看不到几米外的同伴,只是靠声音来辨别同伴的方向。 下午4点,我们开始担心天黑了走不出去,又担心天会下雨,因为我之前没有经验,没有带足粮食和水,也没有带雨衣、电筒和柴刀。后来实在没办法,就直接向山下方走,开路下降到海拔低的地方,路再艰难,我们没有回头路,依然勇往直前。 ![]() 16:45分,见到涡水镇大平村,涡水公路就在前方,天渐渐暗下来,我们搭了辆小面包车出三江结束了这次行程,从早上9:30分到下午5时,我们去行程了7个多小时。 ![]() ![]() 天!这个论坛怎么这么乱的???? 我上传了10张相片,想在这个贴只使用5张,就双击要的五张相片上去,保存后,一看,居然还是10张相片在这个贴 现在我想删除一些相片根本删除不了!没点意思,算,文字我就不写了,大家看相片吧! 编辑帖子里看到明明只有5张相片,但保存后,连我只是上传的相片也显示出来,想删除也删除不了! 本帖最后由 宇东 于 2011-5-21 11:45 编辑 哪个管理员请把贴最后一张有人物的相片删除吧!谢了! 以前也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就是图片上传了,没有出现在列表那里。是不是这样? 加入精华了??那我有空加上文字先。 已更新 09年拍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