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相关的新闻背景和网络观点:
昨日上午9点许,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六联村委会书记伍记带照例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是连南县委书记崔建军的“一周感言”。几乎每周一,伍记带都会把“一周感言”读给村干听,随后转发到他们的手机上。“书记的感言很有启发性,对做好农村工作有帮助。”伍记带说,“一周感言”还让他们觉得与县领导拉近了距离。
连南县地处粤北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为了更好地指导基层开展各项工作,从去年5月起,县委书记崔建军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每周向干部发送消息向全体干部公布一周的主要工作并阐述上周工作感言,一年多来从未间断,至今已发送手机短信息1万多条。这样近乎“手机施政”的措施,在连南引起热议;而连南官方还把感言内容在网上公布,引起近万人次点击“拍砖灌水”。
“一周感言”发给200多干部
2008年下半年履新连南瑶族自治县后,有感于山区交通不便,以及信息不发达,崔建军通过近一年的时间熟悉当地工作情况后,从2009年5月起,开始自己动手撰写审阅好信息内容,由县委办的信息中心通过移动手机信息平台,发送“一周感言”,每周一期,不管在本县或出差在外,从不间断,受众者是连南县四套班子成员、“两办”人员、副科以上单位一把手、乡镇党政一把手以及村(居)委书记、主任,合计200多人。
是作秀还是实干?
通过一年多来的发布,“一周感言”已经成为连南干部每周乐于收到的短信,他们普遍认为,领导能推心置腹表达心声,阐述见解,增加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能更好团结干部发展连南;有人认为这是通过手机“施政”,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很有创意。
有网民认为这是在“作秀”,而大多数网民则对此表示赞赏。网友“亚木”在“水石连州网”的“话说连阳”论坛中写道:读到崔书记的感言,值得深思。连南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欠发达地区,连南要发展,班长是关键。有人可能认为崔书记是在“作秀”,我觉得非也。感言是他的心里话。依我看来,连南要更加地解放思想,县委县政府班子要多出思路,多出点子,出新招出实招。(记者 梁有华 黄津 特约通讯员 陈昕)
又有人说:
利用手机传播政务信息,无疑是创新和进步。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现实,就是连南地处粤北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这也属于急中生智的因地制宜吧。一年多来,崔建军精心编制“一周感言”,发送短信1万多条,由官及民,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涟漪效应。
但从媒体公布的“一周感言”具体内容看,大多属振奋人心之类的感悟,务虚成分多,对具体工作指导部署的务实成分少。这也许是被外界指为作秀的主要原因。此外,如果看到“一周感言”后,接收者只是一时激动,仍然不见行动,工作一如既往,那又有什么意义?
正因如此,对“短信施政”,就有必要进一步改革。
首先,在发信人身份上,不能满足于县委书记,可以将机主范围扩大,让县长、乡镇长都参与进来;其次,在短信发送时间上,不能满足于“一周”,而要变成常态;第三,不能满足于手机短信,而要辅之以网络、电子邮件等载体;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在短信内容上,不能满足于一般“感言”,而可将手机短信作为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如灾害性天气预报、实用性富民信息、特色性工作点评、即时性文件政策……都可让公众及时周知,最大限度提高政务工作效能。
借助“短信施政”,要力避短信进入“盲区”。如果发信者热衷于“指”上谈兵,做表面文章,或者过度依赖短信,抱着“一机在手,短信常发,施政无忧”的想法,就容易陷入误区,不但于工作无益,反而会阻滞工作。而如果在“短信施政”的基础上,改进传统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对短信部署的工作辅之以督察考评,即使地方偏远,也坚持“身入”基层,一定会使工作锦上添花。
论坛所有主题的回复可以使用高级模式选中编辑器右边的 匿名回帖 - 连南在线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