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更多的“问政秀”[ZT]
从去年5月起,位于粤北山区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崔建军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每周向干部发送消息,公布一周的主要工作并阐述上周工作感言,一年多来从未间断,至今已发送手机短信息1万多条。受众是连南县四套班子成员、“两办”人员、副科以上单位一把手、乡镇党政一把手以及村(居)委书记、主任,合计200多人。这样近乎“手机施政”的措施,在连南引起热议;而连南官方还把感言内容在网上公布,引起近万人次点击“拍砖灌水”。有人支持,也不乏质疑声,认为这是新的作秀。
每每有问政会,总是会听见是否作秀的质疑。有质疑是很正常的,如果改革没有质疑,这种改革本身就有可能存在问题。网络问政也好,手机问政也罢,都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鲜事物,问政能否问得成,问政能否真正促进当地政治文明,问政能否真正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一点事情,都是需要考量的。但问政本身无疑是迈出了关键一步,如果没有问政,没有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的问政,是不是当地的发展事业就可以上一台阶?确实,问政不一定能够让发展实现腾飞,问政也不一定立即就产生实效,但问政至少可以让政治空气活跃,至少要比不问政来得进步得多。
咱们这个社会这些年来出现了一些“秀”。有的人说话满满,给人带来改革的希望,却未必有改革的真抓实干,致使某些领域伪改革横行,真改革停滞,是为“改革秀”也,还有的人玩亲民秀、狠话秀、廉洁秀等等,总之,“秀”已经逐渐在民间话语体系里成为贬义词。笔者却以为,这是大错特错。对于“秀”,应当摒弃那种高大全式的完美道德观,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没有这些“秀”,我们的生活与以往无异,在原有的规则下亦步亦趋;有了这些“秀”,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规则,让为了作秀而表达出来的现代政治理念、现代经济理念等等得到坐实的机会。须知,作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譬如为了民主而作秀,是不是要研习一下民主的规则、民主的意识,研习之后,是不是要发表一些关于民主的认知?有了这些关于民主的表达,难道不已经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至于民生秀乃至于其他秀,亦是如此,“秀”多了,自然而然,“秀”中间的一些许诺、一些认知便逐渐凝聚成了社会共识。
崔建军在连南搞的手机问政不管是否问政秀,但至少让全县的干部知晓了每一周县委书记想要对他们表达什么,想要对他们要求什么,想要和他们一起做点什么。县委书记要把脉全县干部的思想,全县干部也要把脉县委书记的思想,这样的双方互动,才能够让全县干部凝聚关于全县发展的干部共识,有了共识,山区的改革不才能够事半功倍吗?这种“问政秀”,应当得到支持,不仅应给予支持,还应当广而告之,推而广之。
还是那句老话,咱们不要以动机来揣度人,而应以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可能促进社会进步的“秀”。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2010-07-14)作者:周虎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