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8年起,连南瑶族自治县就开始出现了挂职的父母官,其中“父母官”最多的是在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1993.3-1998.3),这是发生什么事了吗?跟着连南55的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贫困问题是解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首要解决的的“短板”,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小康之家”,明确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既年人均1200元,当时1美元兑换人民币固定汇率为1.5元)”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把“小康”作为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提出到20世纪末力争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84年,连南国民生产总值5481万元,人均448元。1985年,连南被列为广东省16个贫困县之一,其中三排、南岗、大麦山镇被列为特困乡镇,成为了省、市的重点扶贫县。1986年,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把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继续作为第二步奋斗目标。 1992年,在人民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的基础上,党的十四大继续提出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1994年4月1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通知。这个计划力争在20世纪内最后几年集中力量,基本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95至1999年,中国各地先后有4.6万名干部到贫困县、村挂职扶贫。广东省先后安排了广州市黄埔区及市直有关单位、佛山市顺德区挂扶连南。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资金、物资、技术上向连南倾斜,积极为连南的开发建设作出贡献。 县ZF制定了很多政策措施,将扶贫工作一步一步推进,1999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达4亿多元,人均达3059元。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如期实现,全国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结束了全国扶贫,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上图来源为连南县志相关资料)

关注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连南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