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连南55 连南人文 查看内容

红旗飘在菜坑社

作者:连南55 2023-3-24 15:16 669人关注

他还告诉我,赵木秀全家四口,过去生活很贫困,一顿饭难吃得上,这次分红,他家里除分到2400多斤稻谷外,还分到了114元...

作者 :刘记煊  1957年春   

  许多人都知道,菜坑是个山高路又长的村庄。这个村以前住着60户“过山瑶”族同胞,他们向来最操心的是粮食不足,向来吃的是稀粥和杂粮,整个村可以说是没有一户人的粮食充裕。

(菜坑村旧址)

      
    本来这个村的稻田并不少,约有700亩田,但都是冷底田,土质瘦瘠,又很分散,人们辛勤的劳动,按照比较好的年成才割到11万斤谷,平均一亩田只割150斤谷左右。该村一九五六年春节成立了农业社,办社的头一年获得从未有过的丰收,共收割到稻谷21万斤,比往年的好年成还要增产九成,平均每亩田割到300斤了。
    增产,使每家人的生活显著提高。社主任赵有才说:全社参加分红的人口317人,每人都分到600斤谷以上。社里除谷种外,还堆放着110担谷,前些时卖了十多担谷给国家,现在准备再卖30担。这个老实的主任说到这里,禁不住笑了。他还告诉我,赵木秀全家四口,过去生活很贫困,一顿饭难吃得上,这次分红,他家里除分到2400多斤稻谷外,还分到了114元,由于社里增产多,贫苦的人既然富裕了,就连原来一些较富裕的人也增加了一些收入。只有三户由于劳动力弱,减少了收入,社委会也准备开会商量,采取补助等办法来解决。使减少收入户,也能同样过好生活。
    我到达该村的时候,社员们正愉快地迎接办社后的第一个春节;男社员们在村前村后砍柴,劈劈的响声在山谷里发出回音,妇女们一群群挤在一起,一边绣,一边谈笑。整个村子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该社社委会虽然还没有领导认真总结生产经验,但社员都很清楚,社员能够获得增产,有二条主要经验,一是多施了助温肥料,二是推行了小科密植。
    菜坑村地势高,田底冷,土质瘦瘠,在单干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改善土壤,事实上也没有力量来改善土壤。办社后,社里除了集中社员的家肥10万多斤外,还派出了大部分社员搞积肥工作,全社共产了18万斤草皮坭(用烈火烧过的),草木灰1万5千斤。此外还以卖茶叶收入的款,买来十万斤石灰。合计起来共40万斤肥,平均每亩下肥56担。而且,大部分是含高热,能助温土壤的肥料。这些肥一到田里,土壤立即变得肥沃了。小科密植能增产,这是社员们一致的意见。但在推行时,不少社员怀疑,提出反对意见。后经过干部耐心说服,和到耕地上一边带头,一边督促,才普遍推行了。但在板洞地方蒔(种植)田时,有小部分社员趁人不见,把几块田依旧蒔“大株疏植”。几个月后,稻禾成熟了,小科密植的谷串长成五寸长,谷粒精实,而且每株禾长得很齐壮,而“大株疏植”的谷串才二寸长,有些根本就没有结实。这时思想保守的社员,只得不好意思的面红了。
    菜坑社另一个生产变革,就是单造改双造试验成功。单造改双造,这是该社干部很重视的一个工作,因为这会带来更多的粮食,在收割之前,他们就买回30万斤晚谷种,培育成壮秧。到7月18日,当割完一部分时,社干部就带头插下晚造田。结果30斤谷种收割到15担谷。社干部在谈到单造改双造时说:实验晚种田还不够认真,而且种田的时候还迟了些,不然产量会更高的。试验获得成功,他们还准备今年多插晚造了。
    办社头一年,菜坑社干部们更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地进行生产改革粮食才会不断增加。幸福的生活,是靠自己劳动创造的。菜坑社获得丰收,除了合作化的制度优越性外,就是社员们火样般的劳动热情换来的。
    谈起社员们的劳动热情,社主任总是骄傲称赞不休,他告诉我说:在农忙的时候,社员谁也不愿留在家里,出勤率每天达到百分百。因为距离耕地的地方远,就是比较近的也在10里外,远的有30里,社员们为了提高劳动效率,隔夜煮好饭菜,天未曚光,已经食完饭出工了。尤其在秋收的日子里,丰收给社员们带来了鼓舞,劳动热情更加高涨,许多社员坚持在田边食宿,一度到禾收割完毕才回家。
    我听到这里,心里想,天天在家住惯的人,一个月在外的时间不算短啊!然而社主任还告诉我说,有三个社员,名叫冯德、赵福碌、莫石的,为了看管社里的田不受旱,从插完田到收割时止,四个多月的时间,一直在田寮里食宿。
    在菜坑社,社员们热情劳动的动人事情是很多的。像这样的劳动热情,哪里能不带来丰收呢?

关注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连南历史


来自: 县成立五周年纪念专辑

全部回复(1)

发表评论
你知道吗? 2009年,由原来连南社区(站长星羽)、寨岗深度论坛(站长某某)、连南家园(站长yovi)三个网站合并升级组成今天的连南在线内容架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