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开启左侧

连南县城历史遗迹与自然风光的景点

观光客 2012-3-20 01:13:23

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观光客 于 2012-3-20 01:15 编辑

1、古迹

   【伏兔春荫】三江城北面1公里处的伏兔山,又叫猫公山,该山从西面看像兔,从北面看像猫,山上灌木郁郁葱葱,山下古榕参天蔽日,似一只玉兔伏在一年四季如春的林荫里,故得名

   【花径瑶归】位于三江7公里山溪的一座小石山,石山脚下有条用石板铺砌的石径,石径两旁山花烂漫,是瑶人男女青年赴圩归途中唱歌谈爱之地。

   【桂井残虹】位于三江镇东塘村与回龙湾之间的一座小山旁,离县城三江2公里,井旁遍植桂花,故称 “桂花井”,又因春夏之间井旁经常出现彩虹,故得名。

   【合望夕照】三江对面的白面山峰,原称 “合面峰”。在黄昏暮霭中,烘托出照在白面峰上的一抹残阳,显得美丽壮观。

   【沿潭映月】位于三江城南面5公里的沿陂村,沿潭是沿陂河的简称,潭长近2000米,宽约50米,是三排、南岗、油岭地下酒中洪处。也有 “九曲三珠” 之称。

   【石泉夜渡】位于三江城东北面1公里的联红村,石泉是香花村、寨脚村的统称,三江河曾从寨脚古榕树旁边流过,石泉夜渡指人们从这里划船渡河的情景。

   【仙楼晚眺】即九隍庙,位于三江镇西郊,九隍庙是建于清朝初期的释家庙宇,傍山建筑  一座三进,逐层递高。

   【新岩卧佛】位于三江城北3公里处的一座石山,其形如同一个大佛仰卧其中,形状逼真  卧佛身旁还有似木鱼、衣钵的两座石山。

   【狮山桂圆】位于三江城北4公里处新岩村旁,长满桂花树,形似狮子头的石头,上至山顶,蚊虫全无,空气清新。桂花开时,满山飘香。

2、历史遗迹

  【猫公山遗迹】位于三江城东北郊1.5公里的猫公山石灰岩洞旁,遗迹地表遗物非常丰富  有陶器和石器等,都属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产,1986年5月,被县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埂遗迹】位于三江城西面,距28公里,今涡水乡瑶龙河、黄家冲河的汇合处。1986年5月1日,被县列为重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鹿呜关】位于三江镇西南约4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此关地势险要,是广东省连结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交通要道一坪贺公路的重要隘口,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亦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古建筑

  【三江老城古井】位于三江镇城两乡北面,始建于明代,井口长 115厘米,宽110厘米。用四块大石头竖立为井唇,井体用石砖砌成。

  【四方井】位于三江镇城西乡南面龙王庙门口。井体为1.6米x 1.56米四方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如果再加上照片就perfect了
2012-3-20 11:35:25
由此可见古代连南这个地方是冇历史文化的地方啊!古迹是有文化全无。从史书上面看连南现在的区域范围一会属于连山管理一会属于连州管理一会又属于连山管理。三不管的地方。估计要不是洪秀全传教来瑶排也没有清兵来清剿。
2012-3-22 12:48:49
补充一点,上个世纪连南民族中学在挖水池的时候曾经挖出过战国时代的一把段的青铜古剑,也没论证那个地方是不是以前的古战场。
2012-3-22 12:51:19
只有猫公山比较 清楚,其它 说得很不清,不知道个体的位置,建议楼主去照张相片
2012-3-22 22:24:17

历史上,三江是连州的西大门(守连州必先守三江),三江河是在连州城西注入连江,一直归连县管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连南正式建县,是在1946年,县治原定铁屎坪,又该定油岭,后广东省府又电令连南县设治山溪,山溪也就是今天三排镇所在地。可是当时首任县长林志君害怕生活艰苦,一直不肯前往。后以连县三江作为县治。1953年,连县再将三江龙口地区的和东、城西、城和三个乡以及协民的新塘、岩口划给了连南。

顺带提一下,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朝属长沙郡。汉朝属桂阳郡。三国、晋朝属始兴郡。南北朝属阳山郡。隋朝属熙平郡。唐朝、宋朝属连州。元朝属连州路。明朝属连州。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在连州三江城设理瑶同知,专理瑶务,属广州府。雍正七年(1729),改理瑶同知为理瑶军民直隶同知,仍属广州府。嘉庆二十二年(1817),又改理瑶军民直隶同知为连山绥瑶军民直隶同知,官府迁往连山县(今连山县太保镇旧城)。此时连山县改为连山绥瑶直隶厅。
民国元年(1912),连山绥瑶直隶厅复改为连山县,县府内设“瑶务处”,管辖瑶族地区。民国16年,“设连阳化瑶局”,隶属广东省国民政府。次年分置连县三江、阳山寨岗、连山太保三个办事处,综理瑶务。但民事刑事案仍分属连山、连县、阳山三县处理。民国24年5月改“连阳化瑶局”为“连阳安化管理局”,局址驻连州,遥辖瑶区。民国28年迁入三江城。民国35年3月,撤“连阳安化管理局”置连南县,县府驻三江镇,统辖瑶区。当时设三个区、20个乡、94个保,连南之名于兹第一次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5月16日成立连南县人民政府,县府驻三江镇,辖瑶区。1953年1月25日连山、连南两县合并,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区(县级),把原连县的三江地区和阳山的寨岗地区(含今寨南镇)划入自治区版图。

总体来说:历代统治者对排瑶地区的治理,可谓伤透了脑筋。在清代就曾设想过将连山县以及连州境内的八个排瑶地区单独划出来设立一个县,考虑到新县的收入根本无法维持一个县的运转而作罢。民国终于以排瑶地区成立了连南县,原本县治设在山溪,但县长赖在三江不肯走,一直借着连县的地盘办公。从策略上看,后来将连县三江、阳山寨岗一南一北的汉区与排瑶地区捆绑作为一县的做法是正确的,在一定程度能缓解一个县的财政困境,同时又能达到八个排瑶联为一体自治的目的。

2012-3-23 00:31:45
不就是说明连南是拼凑起来的一个县吗?旁边连山建制有1500多年了。
2012-3-23 10:25:35
鹿鸣关下的诸美冲,据说是三江的发祥地,也就是三江人所讲的:先有诸美冲,后有三江城。
2012-3-23 20:05:32
你知道吗?连南在线给无数在外漂泊的游子一份家的温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