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x
<p>来源:水石连州 作者:<a href="http://www.lztour.com/today/index_news_keyword.php?wd=怀清亭主人">怀清亭主人</a> </p>
<p>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align="middle"><a href="http://www.lztour.net/bbs/attachments/forumid_1/20080224_21df516c07e6aaacc38fvI7CKILHRFLV.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lztour.net/bbs/attachments/forumid_1/20080224_21df516c07e6aaacc38fvI7CKILHRFLV.jpg" width="520" border="0"/></a></td></tr></tbody></table></p>
<p><b> 二、连阳各族自治县公社建制(1958年11月至1960年9月)</b> <a href="http://www.lztour.com/"><font color="#fafcfe">(</font></a></p>
<p> 县人民委员会驻地:连州镇。下设20个公社。</p>
<p> 阳山、青莲、七拱、岭背、太坪、黎埠、小江、杜步、连州、九陂、巾峰、保安、东陂、西岸、星子、龙坪、三江、寨岗、永和、福堂。<br/> </p>
<h2>建国后的连州区(镇)乡社建制</h2>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241084">
<p align="center"><strong>概述</strong></p><br/><br/>1949年12月7日连县解放,建立了人民政府,初期仍沿袭旧的区乡制,少数地方自行将乡名更改。1950年,全县设置4个区、1个镇、52个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1951年,全县改设5个区、1个镇、109个乡和3个办事处。1952年,全县设置6个区、1个镇和104个乡。1953年改设7个区、102个乡和3个办事处。1954年,全县定为8个区(镇)102个乡。1956年取销区的建制,小乡并大乡,将102个乡合并为37个乡,加上<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1%F4%C9%BD">阳山</span>划归我县的<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E%F7%BD%AD">西江</span>片9个乡,合并为3个乡,共40个乡。1957年,再次合并乡级行政单位,把40个乡并为16个乡。同时,全县办起了农业合作社225个。1958年夏,把16个乡并为9个大乡,把225个农业社并为52个高级社。同年秋,建立了9个人民公社,即:附城、西岸、瑶安,星予、龙坪,东陂、保安、九陂、<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1%AC%D6%DD">连州</span>。<br/><br/>1958年冬,<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1%AC%D1%F4">连阳</span>四县合并,下设14个公社。公社以下设大队管理委员会,每个大队又分若干个生产队。1960年10月,划出阳山县。1961年1O月,恢复连县,公社建制也有分有合。<br/><br/>现将区(镇)乡社建制变动情况分述如下:</div>
<h2>1950至1958年的区(镇)乡、社建制</h2>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241085"><strong>一、1950至1958年的区(镇)乡、社建制</strong><br/><br/><font face="黑体 ">(一)1950年区(镇)乡设置:</font><br/><br/>全县设4个区、1个镇、52个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br/><br/>第一区13个乡:保安,和东、和西、水口、龙泉、惠安、梅田、龙塘、滑塘、元塘、太平、民权、界滩。.<br/><br/>第二区14个乡:红星、三联、新滂、沈庄、东山、潭源、浦北、浦南、山马、河塘、田南、田北、东十、麻步。<br/><br/>第三区15个乡:新华、和平、卫民、觉悟、新生、解放、朝阳、民主、自由、光明、前进、红旗、火星、洛阳、苏民。<br/><br/>第四区8个乡:高良、红阳、协民、爱民、建民、新民、维新、上山。<br/><br/>联德镇改称连州镇,辖郊区河南乡、河西乡及城内中山北路、中山南路和城东街3个办事处。<br/><br/><font face="黑体 ">(二)1951年区(镇)乡设置:</font><br/><br/>6、7月将第一区的界滩乡和第四区爱民乡的下五保划归阳山县管辖;连山县共和乡划归连县管辖。全县改设5个区、1个区级镇、109个乡和3个乡级办事处。<br/><br/>第一区19个乡:保安、梅田,本公洞、东村、水口、黄村、湾村、卿罡,栋头、元璧、太平,龙塘,滑塘,孔圈、良美洞、中坳、良江、洲水、青石。<br/><br/>第二区28个乡(镇):星子镇、四方、联东、联西、东红、东马、浦东、浦南、潭源、太和、清江、东坪、东黎、东联、东大、河塘、观塘、山塘、麻北、麻步、赤冲、新村、内洞、马榜、浦山、凤塘、沈庄、田北。<br/><br/>第三区25个乡(镇):东陂镇、夏炉、朱岗、卫民、前江、香花、塘联、三水、梅水、清水、云雾、湖江、四联、东塘、陂岭、新立、大江、黄洞、洛阳、瑶安、石马、蓝管、夏湟、梁家、苏民、三合。<br/><br/>第四区15个乡:城西、城和、东和、龙口、协民、红阳、双塘、新墟、爱民、白石、新民、车田、龙潭、宝珠、沙坳。<br/><br/>第五区18个乡:冲口、溪塘、河田、东江、东村、西岸、马带、七村、奎池、沙坊、石角、六联、白云、元村、邵村、鱼田、南坪、水东。<br/><br/>连州镇辖郊区城北、城东、城西3个乡及城内一、二、三3个办事处。<br/><br/><font face="黑体 ">(三)1952年区(镇)乡设置:</font><br/><br/>4月18日,对全县政区划分为6个区、1个镇、104个乡(其中2个乡级镇):<br/><br/>第一区14个乡:保安、梅田、本公洞、东村、水口、黄村、卿罡、湾村、栋头、元璧、太平、龙塘、滑塘、孔围。<br/><br/>第二区28个乡:星子镇、四方、联东、联西、东红、东马、浦东、浦南、潭源、太和、清江、东坪、东黎、东联、东大、河塘、观塘、山塘、麻北、麻步、赤冲、新村、内洞、马榜、浦山、上庄、沈家、田北。<br/><br/>第三区21个乡:东陂镇、夏炉、朱岗、卫民、前江、大江、香花、塘联、云雾、湖江、四联、东塘、陂岭、新立、夏湟、梁家、丰阳、黄洞、三联、洛阳、瑶安。<br/><br/>第四区15个乡:龙口、协民、红阳、车田、双塘、白石、维新、爱民、新民、龙潭、宝珠、沙坳、和东、城西、城和。<br/><br/>第五区14个乡:西岸、河溪、冲口、奎池、共和、马带、东村、东江、七村、石马、清水、梅水、三水、蓝管。<br/><br/>第六区12个乡:良江、巾峰、和西、元璧、河南、鱼田、湟槐、水东、昆陂、城东、城西、城北。<br/><br/>连州镇辖3个办事处及17个居委会。<br/><br/><font face="黑体 ">(四)1953年区乡设置:</font><br/><br/>春夏间,原第四区管辖的和东,城西、城和3个乡和协民乡的新塘、岩口2个村划归连南县。各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第六区与连州镇合并为城关区。全县政区划为7个区、102个乡(其中2个乡级镇)、3个办事处。<br/><br/>城关区9个乡和3个办事处:城东、城西、城北、鱼田、和西、元潭、巾峰、良江、河南及县城3个办事处。<br/><br/>第一区14个乡:保安、青石、太平、孔围、龙坪、东村、元璧、湾村、梅田、水口、黄村、卿罡、栋头、本公洞。<br/><br/>第二区16个乡(镇):星子镇、东红、麻步、麻北、新村、四方、赤冲、东马、沈家、上庄、联西、内洞、清江、联东、田北、滑塘。<br/><br/>第三区21个乡(镇):东陂镇、前江、大江、香花、东塘、卫民、塘联、洛阳、大营、江夏、夏湟、湖江、丰阳、夏炉、朱岗、陂岭、新立、梁家、瑶安、三联、三水(以上3个乡为瑶族自治乡)。<br/><br/>第四区12个乡:龙口、协民、红阳、双塘、车田、维新、爱民、新民、龙潭、宝珠、沙坳、自石。<br/><br/>第五区17个乡:西岸、昆陂、湟槐、水东、共和、奎池、七村、马带、东江、东村、河溪、冲口、石马、蓝管、三水、梅水、清水。<br/><br/>第六区13个乡:浦南、东联、东大、东坪、东黎、观塘、河塘、山塘、马榜、太和、浦山、浦东、潭源。<br/><br/><font face="黑体 ">(五)1954年区(镇)乡设置:</font><br/><br/>恢复连州镇(区级),城关区按序排称第七区。全县政区调整为7个区、1个镇、102个乡(其中2个乡级镇)和3个乡级街道办事处。<br/><br/>第一区13个乡:保安、栋头、本公洞、梅田、湾村、元璧、东村、卿罡、黄村、水口、龙坪、孔围、太平。<br/><br/>第二区16个乡(镇):星子镇、田北、清江、内洞、四方、联东、联西、麻北、滑塘、东马、东红、新村、赤冲、上庄、沈家、麻步。<br/><br/>第三区21个乡(镇):东陂镇、江夏、塘联、大江、前江、东塘、卫民、香花、丰阳、夏湟、梁家、湖江、朱岗、夏炉、陂岭、新立、洛阳、大营、瑶安、三联、三水。<br/><br/>第四区12个乡:龙口、协民、红阳、车田、白石、双塘、维新、爱民、新民、龙潭、宝珠、沙坳。,<br/><br/>第五区14个乡:西岸、冲口、清水、三水、梅水、蓝管、石马、河溪、七村、马带、东村、东江、共和、奎池。<br/><br/>第六区13个乡:浦南、浦东、浦山、太和、观塘、河塘、山塘、马榜、东坪、东大、东黎、东联、潭源。<br/><br/>第七区(原城关区)13个乡:城北、城东、良江、河西、元潭、河南、城西、鱼田、湟槐、昆陂、水东、巾峰、青石。<br/><br/>连州镇(区级)辖城内3个办事处(乡级)17个居委会。<br/><br/><font face="黑体 ">(六)1955年区(镇)乡设置:</font><br/><br/>1955年2月21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通知,一律取消各区公所按序数称谓,改换以驻地地名为区名。一区改称保安区,二区改称星子区,三区改称东陂区,四区改称九陂区,五区改称西岸区,六区改称大路边区,七区改称附城区。设置潭岭矿区办事处(区级)。全县行政区划与1954年相同。<br/><br/><font face="黑体 ">(七)1956年乡镇设置:</font><br/><br/>1956年7月,为适应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新形势的需要,除保留连州镇外,其余7个区建制全部撤销,102个小乡并为37个大乡。由阳山划归连县的九个小乡(西江、大田、莲花、朝天、松柏、石桥、凤凰、高山、泮塘)合并为3个大乡,以上111个小乡合并为40个大乡,加上连州镇则全县有41个乡、镇。<br/><br/>详细调整情况如下:<br/><br/>大路边区的浦南、浦山、浦东、太和合并为浦南乡;观塘、河塘、山塘、马榜合并为山塘乡;东坪、东大、东黎、东联合并为东大乡;潭源乡不变。<br/><br/>星子区的田北、清江、内洞合并为清江乡;四方、联西、联东合并为联西乡;麻步,麻北、滑塘合并为麻步乡;东红、东马、赤冲合并为东红乡;新村、上庄、沈家(其中曲洞、老雅冲归洛阳乡、子沟归保安乡)合并为新村乡;星子不变。<br/><br/>东陂区的瑶安、三联、三水3个瑶族乡不变;大营、洛阳与原沈家乡的曲洞、老鸦冲2个村并为洛阳乡;陂岭、新立、夏炉、朱岗合并为朱岗乡;夏湟、湖江、.丰阳、梁家合并为丰阳乡;大江、前江合并为大江乡;塘联、江夏、东陂合并为东陂乡;卫民、香花、东塘合并为东塘乡。<br/><br/>西岸区的清水、三水、梅水合并为清水乡;兰管、石马合并为石马乡;冲口、河溪、东江合并为冲口乡;七村、马带、西岸、东村合并为西岸乡;共和、奎池合并为共和乡。<br/><br/>附城区的城北、城东、良江、河西合并为城北乡;元潭、河南、城西、鱼田合并为元潭乡;昆陂、水东、湟槐合并为石角乡;巾峰、青石合并为巾峰乡。<br/><br/>九陂区的龙口、协民、红阳合并为龙口乡;车田、白石、双塘合并为车田乡;维新、爱民合并为维新乡;龙潭、宝珠、新民(划出泥龙、沙坳2村并入龙坪的太平乡)合并为龙潭乡。<br/><br/>保安区的栋头、保安、本公洞、梅田、湾村及原沈家乡的子沟村合并为保安乡;龙坪、孔围、元璧、东村合并为龙坪乡;卿罡、黄村合并为卿罡乡;水口乡不动;太平、原沙坳乡的泥龙、沙坳2村合并为太平乡。<br/><br/>连州镇不变。<br/><br/><font face="黑体 ">(八)1958年春乡镇设置:</font><br/><br/>1个镇,16个乡。<br/><br/>连州镇。<br/><br/>城北乡、元潭乡、石角乡、西岸乡、清水乡、丰阳乡、瑶安乡、星子乡、清江乡、麻步乡、龙坪乡、西江乡、大路边乡、东陂乡、保安乡、九陂乡。<br/><br/>(九)1958年5月乡镇设置:<br/><br/>1个镇、9个乡。<br/><br/>连州镇。<br/><br/>保安乡、附城乡、九陂乡、东陂乡、瑶安乡、西岸乡、龙坪乡、浦南乡、星子乡。</div>
<h2>连阳各族自治县公社建制(1958年11月至1960年9月)</h2>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241086"><strong>二、连阳各族自治县公社建制(1958年11月至1960年9月)</strong><br/><br/>县人民委员会驻地:连州镇。下设20个公社。<br/><br/>阳山、青莲、七拱、岭背、太坪、黎埠、小江、杜步、连州、九陂、巾峰、保安、东陂、西岸、星子、龙坪、三江、寨岗、永和、福堂。</div>
<h2>连州各族自治县公社建制(1960年10月至1961年9月)</h2>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241087"><strong>三、连州各族自治县公社建制(1960年10月至1961年9月)</strong><br/>县人民委员会驻地:连州镇。下设14个公社。<br/><br/>连州、星子、大路边、龙坪、东陂、西岸、保安、九陂、三江、寨岗、永和、福堂、小三江、太保。</div>
<h2> </h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7 12:58: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