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开启左侧

面对「网络谣言」 你HOLD住吗? (转帖)

报料王 2012-4-10 00:27:55

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报料王 于 2012-4-10 21:37 编辑

   《现代汉语词典》将 “谣言” 定义为凭空捏造,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消息。社会生活中的谣言伴随着语言的诞生而诞生,古人即有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之类的说法,然而谣言真正发挥其巨大的破坏力却是借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普及而迅猛发展。谣言,妖言也,自古就有妖言惑众。而 “网络谣言”,不仅是妖言,更似毒品一般,毒害网民、危害社会。面对 “网络谣言”,你hold住吗?你有没有上过 “网络谣言” 的当?你知道怎么辨别 “网络谣言” 吗?

  网络科技延展了人体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难以预料的烦恼。“网络谣言” 当然除了技术方面的物理因素之外,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与 “网络谣言” 的有着一定的关系。

社会因素
1. 社会信息管理滞后,为谣言传播提供机会:  
 首先,社会信息不够透明、信息监管技术落后,信息不能有效公开,民众势必会对事态的进程产生种种盲目性猜测,从而导致谣言产生。
   其次,法律法规的滞后,许多新型传播行为的性质难以界定,对这些新型传播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往往也难以追究法律责任,客观上助长了其滋生蔓延。
   再次,信息应对能力不足。一方面不能及时组织有效信息对谣言予以反击,另一方面,反击谣言的形式、手段和方法陈旧单一,效果不好。这样不仅不能有效破解谣言,反而使权威部门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2. 网络推手制造谣言,挟持了网民的意见:  
 近年来,一些网络推手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许多网民难辨真假、信假为真,并发表一些非理性的意见和看法,致使网上舆论距离事实真相越来越远。互联网上的微博是网络谣言的多发地。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几乎没有门槛限制,只要有电脑或者手机等连接上网络的终端设备,言多必失、源杂必浊。而且传播者的 “匿名性” 使得其抛却了社会责任感,没有自我控制力的束缚。  
3. 此外,一些商业网站对虚假新闻的危害认识不足,更有甚者,为追求轰动效应,明知道是假新闻,仍然进行传播,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心理因素            
1.从谣言散布者的角度来分析,一是散布谣言以博得眼球、引起关注,获得虚拟的满足感。二是为了经济目的和利益诉求,诋毁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2010年9月的金龙鱼被诋毁案,就源于企业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竞争者通过公关公司利用网络进行肆意炒作。  
2.从谣言接受者的角度来看,不少人都有从众心理,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盲目服从,使个人思想意识缺少应有的独立性。

     面对日益扩大的网民人群、更加多样的传播方式、更加海量的网络信息,提高防谣意识,增强辨谣能力  才能不被谣言所惑,受被其伤害。
        
  1.想一想:分析细节,寻找不合理之处
  比如有网帖称重庆市某部门一名干部携亲戚10人,带3亿元贪污款,借出国旅游之名潜逃。“贪官外逃” 怎么可能浩浩荡荡 “携亲戚10人”,并 “带3亿元巨款”?发帖者怎么得知?诸多细节疑点加在一起,谣言不攻自破。
  2.查一查:到官网、权威媒体寻找佐证
  我国互联网发展十多年来,一批主流网站赢得了真实、准确、权威的市场形象,赢得良好口碑。相信权威网站,就是相信群众,相信市场检验。当面对网络上虚虚实实的传言和信息时,不妨看权威新闻网站是否也有报道。
  3.看一看:信息是否符合新闻报道规律
  正常的新闻报道尤其是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常常是客观、理性的。面对夸大其辞、煽风点火、义愤填膺的信息,保持一分冷静是必要的。

        谣言自古有之,并将长久存在下去。谣言之危害显而易见。尤其网络时代,谣言之危害,更是不言自明   谣言可怕吗?可怕!谣言可怕吗?不可怕!面对谣言,不知所措,毫无作为,必受伤害,自然可怕。面对谣言,胸有成竹,大胆击碎,真相大白,免受其害,并不可怕。
     上网需要理智思考,我们应该提高判断网络信息的价值、意义和作用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不给 “网络谣言” 添油加醋,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作出应有的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治理网络谣言的同时就怕很多真相也就被掩盖了。
2012-4-10 19:55:06
最近这段时间比较敏感 希望大家不要谈ZZ。。。
2012-4-14 00:37:27
你知道吗?连南在线曾经一直遇到网络服务器的问题,现在都解决了,使连南在线真正的“再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