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开启左侧

【瑶山知音】黄海耳

观光客 2012-9-27 23:54:08

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观光客 于 2013-8-17 21:47 编辑

      黄海耳,笔名海耳,1937年出生于广东省 连州市西岸镇东江村一个中医家庭,从小受父亲熏陶酷爱上了音乐。1958年、1975年两次到广州音乐专科学校进修,此后在专业文艺团体工作30多年,曾任乐队长、艺委主任、作曲兼乐队指挥,担任过清远市音协名誉主席、广东省音协理事等。先后创作10多部舞蹈、器乐曲,200多首声乐作品,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奖项。个人生平被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音乐家辞典》等书。

                            20120927.jpg

    清瘦的体形,透着一种经历过风浪之后的平和,这是黄海耳给采访媒体记者的第一印象。“我原名叫黄执朝,但我非常喜欢音乐,很崇敬我国的两位音乐先驱冼星海和聂耳,所以,我在他们的名字里各取一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就是海耳。” 黄老微笑着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改名源于对音乐的热爱,而这种热爱却绝非改名这么简单,执著音乐几十年,踏遍了瑶山瑶寨,终被誉为 “瑶山知音”,黄海耳的音乐之路犹如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 钟情二胡 苦学成才

    说起自己最初对音乐的喜好,黄老脸上有了一丝肃穆的神色。他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业余喜爱吹洞箫和拉二胡。长期耳染目濡,他也偷偷喜欢上了音乐,尤其对二胡情有独钟。他暗地里下决心要学音乐。

    但那时候无论是在家里和学校,都不具备教学二胡的条件,甚至,黄海耳连二胡都没有。没有二胡,没有老师,怎么学呢?那时候村里经常有湖南的祁剧团来演出,每当这个时候,黄海耳必定到场,但不是为了去看戏,而是专心致志地守在剧团二胡手的身边,看别人怎么拉,然后牢牢地记在心里。此外,当地群众也有人拉二胡,黄海耳就软磨硬泡地求人教,也趁机练习自己偷学来的手法。

    “还有一次偷学的经历。” 黄海耳笑着回忆,在读五年级的时候,学校里有一名姓关的老师也喜欢拉二胡。得知关老师宿舍有二胡后,黄海耳手痒了。有一天趁上自习课,偷偷溜进了关老师宿舍,悠然地拉起了二胡。拉着拉着,突然被人拍了一下,抬头一看原来是关老师回来了。幸好,关老师并没有责备他,反而在他的请求下,答应教他拉二胡。

    就这样,黄海耳慢慢地走上了音乐之路。后来进入
广东连州师范学校后,他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展现,并且开始学习乐理知识。“那时候,学校里的钟老师弹钢琴,我当指挥,成功排练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在当时的韶关地区十分少见。”时至今日,他依然略显得意地说。

    “毕业后,我才有了第一把二胡。” 黄海耳说。从连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到龙咀的一间小学当了音乐老师,意外地在当地一位群众的家里发现了一把旧板胡。虽然不是二胡,但他依然如获至宝。“经过一番改装后,板胡变成了二胡。” 有了自己的二胡,他开始了几近疯狂地练习。为了不影响别的教师睡午觉,他挑着凳子和谱架走到远离学校的山脚下练习,夏季晚上练琴时,琴声引来许多蚊子,于是他钻进蚊帐里坐在枕头上练,虽然炎热难当,他却其乐融融。

    1958年,黄海耳带着自己用板胡改装来的二胡参加了县里的比赛,一举摘取桂冠。他的音乐才华也逐渐得到了认可,被送到广州音乐专科学校进修。进修完毕后,他进入了
广东连南民族歌舞团,踏上了专业文艺之路,也从此与瑶山瑶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遍瑶山 终成 “知音”

    到连南
民族歌舞团工作后,他就扎根在广东连南县了。而连南吸引他的地方,正是当地的瑶族音乐。“我对民族音乐太热爱了!” 黄海耳说。在连南工作期间,黄海耳开始走上了作曲的道路。也正是作曲,才让他与瑶族音乐变得密切相关。

    当时,为了了解瑶族音乐,他经常到连南
各地采风,语言不通,他就学讲瑶语——如今他不仅会讲瑶语,还会唱瑶歌。而当时采风的路上,条件非常艰苦,不像现在可以乘车,基本都是靠步行前往,跋山涉水几十里路是常事,如果天晚了回不来,他就住在当地。遇到比较贫困的地方,村民没有房子提供给他住时,他就睡牛栏、猪栏,个中辛苦可想而知。

    除了条件艰苦,采风还经常遭遇别的不顺。有一次,他到一个瑶寨采风,知道当地有一名歌手唱歌很好,于是上门造访。但对方却表示不会唱歌,委婉拒绝了他。为此,他动员了村党支部书记,自己掏钱买了两瓶酒,再次登门。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劝导下,这名歌手终于打开了歌喉。“当时他唱的是‘隔山隔水路又远,听到金言难到边,怎得变成蜘蛛仔,蜘蛛抽丝到身边’,听了非常感动。” 黄海耳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仍很激动。后来,他把这名歌手唱的歌整理成曲,名为《隔山歌》。这首歌曾在广东省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播出,名噪一时。

    为了积累更多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他后来还走遍了邻近粤桂湘毗邻县(市)的瑶族聚居区。

    长年累月行走在瑶山瑶寨,浸润在瑶族音乐的殿堂里,黄海耳写出了大量优美动听的曲子。描写瑶族莎腰妹赴歌堂情景的舞曲《歌堂路上》,曾参加过省里和全国的比赛,均获得了优异的名次。《莎妹采茶》、《花腰带》、《落叶轻轻飘》等充满了瑶族民间音乐元素的歌曲,也被广为传诵。黄海耳表示,被评为清远十大金曲之一的《好山好水梦里香》亦大量采用了瑶族民间音乐的元素。

    中央民族学院袁炳昌教授评价黄海耳的作品时,说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格,但并非硬搬民歌旋律,而是在掌握民歌特色的前提下,按时代和歌词的要求,将民歌音调加以提炼,创作出新的音乐。
                              
    除了专业的评价,黄海耳的作品也得到了广大瑶胞的喜爱。几十年如一日,他走遍了瑶山瑶水,写出了大量瑶家人喜爱的作品,早已成了爱唱歌的瑶家人的知音。


                    

                                                                  [《花腰带》曲:海耳 ]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最值得称赞的是,“海耳, 在掌握民歌特色的前提下,按时代和歌词的要求,将民歌音调加以提炼,创作出新的音乐.”
2012-10-8 01:13:53
他的确是值得我们瑶山人们敬佩的一名扎根基层的创作者,给瑶山文化添精彩的建筑师。
2012-10-9 14:40:55
你知道吗,《连南在线》待人平等、和蔼可亲,有在家的那种随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