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开启左侧

让连南县的排瑶族文化奇葩远近飘香

观光客 2012-11-24 21:20:00

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观光客 于 2012-11-25 22:35 编辑

    在国人的普遍概念里,广东给人的印象是民族单一的省份,其实,广东人口中,55个少数民族的成分一个不缺,而且少数民族人口有200多万,几乎和西藏相当。

   清远地区是广东区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区,同时也是广东省内民族区域面积最大和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区域,有两个民族县,三个民族乡。汉族人口中,岭南百越后裔构成的广府民系和中原迁徙而至的后裔构成的客家民系基本是旗鼓相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世居的角度清远地区是广东省民族和民俗历史文化最丰富的区域。花开万朵,仅表一枝,这里说说连南瑶族县内世居的瑶族排瑶支系。

    世居连南县的排瑶,约占该县人口的一半强,排瑶和分布在岭南和西南的各瑶族支系文化认同一样,但语言、服饰、经济生活方式却完全不同,而且迄今依然保留得非常完整和完好,是一种活生生的原生态文化存在。

    瑶族的文化艺术在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大潮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和担当,例如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广东周、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在2011年代表广东与欧洲的文化交流项目中,瑶族的歌舞艺术都留下了倩影。

    而以瑶族文化为主的民族风情旅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成为广东三大旅游热线,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被数以百万的人所认识。

    在众多游客的脑海里,瑶族 “公爹”(长者)的大竹杆烟斗,瑶族“阿妮”(妇女)的长柄油伞,瑶族“阿贵”(小伙子)头上的红头巾和腰间的长鼓,瑶族“沙腰妹”(姑娘)美丽的头饰和手中的花鼓,还有瑶族“耍歌堂”盛大而略带神秘的场面,这些都是不易忘却的。

    但这仅是旅游,而要领略它的文化远不仅是这些。

    面对瑶族原有的长老式的社会治理制度和模式,人们发现,瑶长和普通瑶民相差不大的生产资料和居屋透露着一种原始的公平。

    面对瑶族的狩猎活动,在捕得大型的猎物后,例如野猪,猪头会以奖赏的形式归猎杀者,猎枪和猎狗会各得一份,然后是见者有份,人们说,这颇有原始共产社会后期的那种豪爽。

    瑶族人一生要改四次名字,男子从孩提时的××贵(小伙子),做父亲后改成(父亲),做爷爷后改成 “公”(爷爷),百年之后要改成 “郎”,女子则婚后姓名全无,而从 “××” 妹改成夫姓的 “××莎”(婚后无子之女子),为人母后改成 “妮”(母亲),做奶奶后改成 “婆”,专家认为,这种文化沿袭,更有典型父氏社会的历史刻痕。

    瑶族以歌舞形式谈恋爱的 “讴莎腰” 用现代最俗的话叫 “唱歌勾女”,也极为独特。三五成群的 “阿贵” 可同向一个目标进发,对歌顺序以年纪为序,败下阵来者拿着 “沙腰妹”从窗口丢出的火把离去,没有“爱不成便成恨”的幽怨悲情,成功者则受到等候者的祝贺后留下继续 “讴歌”,没有妒忌的中火。

    盛大的秋收后的 “耍歌堂” 更是瑶族祭祖庆典,感恩天地,部落长老议事,成年人欢乐,青少年传承文化的盛会。民族的文化就在歌舞娱乐中代代相传承。

     百里瑶山之外的人,还有多少人可以领略到这种文化奇观,百里瑶山之中的人,还可以把文化传承多久,会不会随着深山处那一座座古老瑶寨的凋零而湮灭?

    如果依然以一种肤浅的见地去诠释古老的文化,以一种浅薄的形式去演绎厚重的文化内涵,以一种急功近利的商业模式去索取这古老文化的利益回报,显然不会是成功的路径。

    如果不去研究文化的实现模式,如果不探索文化展现的传播模式,如果不懂文化与旅游完美结合的运作形式,如果不懂得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需求,不是让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支撑、创造文化传承和生存的环境和土壤,上述担心也许会很快变成现实

      百里瑶山内外之有识之士,都应为这朵奇葩施肥培土,让其飘香万里,更应该闯出一条路,让文化的传播造福传承之人,让其的芳香作为关注她,关心她的人的美好回报,虽然是更深层次的事,但已刻不容缓

                                                                                                                                        [本文的作者:邹锡恒(清远市)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本帖最后由 观光客 于 2012-11-26 13:51 编辑

   “岁仲冬十六日,盖田野功毕也,诸瑶至庙为会,名曰耍歌堂,男女同集跳舞唱歌。”,作为传播瑶族历史知识和欢庆一年辛勤劳动获得丰收的传统节日“耍歌堂” 于农历十月十六日(或前后几日)在广东连南县排瑶寨举行

                            04.jpg                

    “耍歌堂·盘王节” 是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东连南县排瑶千百年来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庆祝丰收、酬谢还愿、传播知识和群众娱乐活动等为一体的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盛典。


01.jpg 02.jpg 03.jpg    

     “游神”大典:“耍歌堂” 的第一个仪式是 “游神” 大典。三声土铳炮响开道,由瑶排一名最有权威的老人(称为 “先生公” )鸣锣率众过街串巷游行。“先生公” 身后通常是两名彪悍瑶民,双手擎举着带枝叶的 “幡竹”(碗口粗大,约10米长),幡竹上吊着玉米包、稻穗、花纸条、彩绸丝带等;随后是抬神像的队伍、长鼓队、铜锣队、唢呐队、男歌队、女歌队、小孩队以及扛着长矛大刀、三齿叉、鸟枪等武器的猎队,鼓乐喧天、载歌载舞,浩浩荡荡周游全排的大街小巷。

    “讴歌跳舞”游神结束之后,众人齐齐享用丰盛的美酒、佳肴,又是一番喧腾。酒足饭饱之后大家都醉意朦胧地来到 “歌堂坪” 进行 “讴歌跳舞”。
    排瑶的莎瑶妹身着盛装,颈系银圈,头盘用野薏米串成的珠子,娉娉而来,排列在歌坪上方。首先,司仪走入歌堂中间引吭高歌,众人同声和唱,歌声震撼群山。随后,排瑶的瑶阿贵三五成群,头缠红布头巾,上面插着的白雉翎迎风招摇,煞是英武,盛装着身,长鼓挂腰,呼喝而来,向着莎瑶妹们跳起粗犷、刚健的 “长鼓舞”,边舞边唱,先是 “催请歌”,而后是 “盘问歌”,继而唱 “初交歌”、“深交歌”。莎瑶妹则怀了几分兴奋和羞涩与之对歌问答。

     “过州过府”:“过州过府” 是 “耍歌堂” 的一个中心环节,其目的是怀念排瑶祖先迁徙的坎坷历程。“过州过府” 前,瑶民在 “歌堂坪”上插36枝竹签,签上用色纸写上雍州、道州、荆州等地名,每隔二米插一枝,成方形。届时,由 “族长”、“先生公” 摇着铜铃,念着经书在前头开路,紧接着长鼓队、牛角队、铜锣队、男歌队、女歌队等排成长龙,围绕着竹签(象征着州、府)转,每个 “州府” 要绕转九周,因此称之为 “过州过府”。

     追打 “三怪”:当瑶民们走累了、喝够了、喝醉了,歌堂就进入追打 “三怪” 的仪式。所谓 “三怪”,即由三个人用黑、黄、白三种颜色涂抹在脸上,扮成 “黑脸公”、“黄脸公”、“白脸公”,代表着邪恶的 ‘妖魔’;“三怪” 各自身挂3斤猪肉在前面跑,瑶民在后群而追之,有的拿刀使斧,有的举锄挥棒,呼之嚷之一拥而上,意在抢夺挂在 “三怪” 身上的猪肉;“三怪” 则不顾道路坎坷不平,拼命冲出密集的人群,往田野山岗夺路狂奔,直到逃者精疲,追者力竭,仪式才告终结,而后3斤猪肉也归扮演者所有了。

    “送神”: 最后,“耍歌堂” 进入尾声阶段,是 “送神” 的仪式,即把祖先的塑像送回庙宇。当秋日西落时,“耍歌堂” 集体参加的各种仪式已经结束,瑶民各自回家烧制晚饭款待亲戚朋友。席间总少不了酒,宾主相对开怀畅饮一番,酒意上来之后,瑶民们有的边饮边唱,自得其乐,有的则对后辈叙述排瑶历史、神话故事,使后辈不忘传统,传承瑶俗。

2012-11-24 21:37:00
就到啦……今年在哪举行呢!
2012-11-26 17:39:22
你知道吗?连南在线曾经一直遇到网络服务器的问题,现在都解决了,使连南在线真正的“再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