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开启左侧

看看这是什么东东,能做什么用啊?

山雀仔 2012-12-12 21:54:32

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山雀仔 于 2012-12-12 22:00 编辑

                                 100.jpg

在连南县三排的万山山庄景区能看到这个东东有得买,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东东 ?

                20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可能是连南县排瑶族一种民间乐器。
2012-12-13 00:44:04
我们小时候用稻叶卷起来用来吹的,叫“比波”
2012-12-14 16:23:01
2012-12-17 08:34:39
本帖最后由 观光客 于 2013-1-15 22:46 编辑
山旮旯 发表于 2012-12-13 00:44
可能是连南县排瑶族一种民间乐器。

芒笛是遍布排瑶寨的一种翠绿的芒竹中摘下叶子(其实是称为 “箬竹叶”,宽宽的,长长的,人们不仅可采摘回来制蓑衣、编帽子,可以包粽子),一圈圈卷起来,固定,便成了一个中空,头小,尾大的 “芒笛” 的乐器,吹起来,便发出 “噼噼” 的响声,它是代言妇女心声的土乐器。过去,排瑶妇女在田间地头劳动,为了壮胆,也为了找男人帮忙和说说话,不好意思直接叫,只好用芒叶卷成喇叭状,吹出有旋律的声音来传达心中的话语。现代化文明改变了连南排瑶民的生活水平,吹芒笛也就渐渐地消逝了,只是它作为一种象征,常出现在重大的节庆活动中,如挨歌堂、旅游商业节目等.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9.jpg
             06.jpg
             20130110a.jpg
             20130110b.jpg
                                 20130110c.jpg
                           08.jpg
                           07.jpg          
2012-12-27 21:25:35
观光客 发表于 2012-12-27 21:25
芒笛是遍布排瑶寨的一种翠绿的芒竹中摘下叶子(其实是称为 “箬竹叶”,宽宽的,长长的,人们不仅可采摘回 ...

芒笛也算是连南排瑶文化象征物吧
2013-1-3 13:48:13
观光客 发表于 2012-12-27 21:25
芒笛是遍布排瑶寨的一种翠绿的芒竹中摘下叶子(其实是称为 “箬竹叶”,宽宽的,长长的,人们不仅可采摘回 ...

我看过一些资料说过 “芒笛” 就是 “五月箫”,并说 “五月箫”是排瑶特有乐器,那么“五月箫”是否与 “芒笛” 有区别的呢?
2013-1-4 20:24:04
山旮旯 发表于 2013-1-4 20:24
我看过一些资料说过 “芒笛” 就是 “五月箫”,并说 “五月箫”是排瑶特有乐器,那么“五月箫”是否与 “ ...

       五月箫,这种乐器,是笛子的一种,即竖吹。在排瑶流行着一种原生态的民间乐器,油岭排是用一节竹子制五个孔,而三排却只有三个孔,吹起来,只有三个或五个音符,似乎很不完整,每到五月青黄不接的季节,禾苗青青,玉米青青,花生、黄豆青青,一切都在土地里生长。没有了过去一年留下的粮食,瑶民的生活似乎没有了依靠,他们就吹起五月箫,希望庄稼快快长,以弥补紧接而来的漫长生活。以前,瑶民如果有什么五谷杂粮,什么野菜,不在话下,只要能吃就不错。五月箫这种五音不全的普通乐器,吹起那段靠天吃饭的漫漫长夜艰难痛苦的生活,是一支缠绵而忧郁的曲子,让人听起来,忧伤又悲天悯人。


       在排瑶的群山里,生长着许多的箬竹,一年四季,青青绿绿,箬竹叶,宽宽的,长长的,人们不仅可采摘回来制蓑衣、编帽子,可以包粽子,还可一年四季一片片采回来,掰成两半,一圈圈卷起来,固定,便成了一个中空,头小,尾大的,吹起来,便发出“噼噼” 的响声。它不代表爱情,也不象征什么,它只是6月天了,天热了,玉米熟了,可以采回来晒了、磨了、吃了,心欢喜了,人心情舒畅了,便吹起来学蝉叫、鸟鸣,学自然声而吹起 “噼噼” 声。也是排瑶妇女在田间地头劳动,用箬竹叶卷成喇叭状了找男人帮忙和说说话。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吹 “五月箫” 与 “芒笛” 也就渐渐地消逝了,仅有部分靠一些老艺人的记忆勉强整理挖掘出来。现今,只是它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常出现在重大的节庆活动中。

2013-1-24 17:36:56
你知道吗,《连南在线》待人平等、和蔼可亲,有在家的那种随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