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观光客 于 2010-9-21 07:53 编辑
中秋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了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共蝉娟 (婵娟: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琼台玉宇: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