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连南人文
连南动态
原创摄影
55社区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好友
帖子
广播
日志
相册
收藏
记录
淘帖
动态
分享
道具
留言板
群组
门户
导读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
绑定微信
退出
首页
›
-|-生活连南-|-
›
55社区
›
(转)爱之深,恨之切。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返回列表
(转)爱之深,恨之切。
[ 复制链接 ]
观光客
2010-9-25 14:31:12
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帐号
x
我们是不是患上了“坏消息综合征”?
不久前,美国尼尔森发布了一份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称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网民最喜欢发布负面产品评论,也只有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上周的调查显示,对于尼尔森这一调查结果,41.3%的中国网民明确“认同”,41.9%的网友认为批评性言论更有价值;35.6%的网友认为负面评论多表明中国网民维权意识增强。(《中国青年报》2010年8月3日)
上述调查只是将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习惯局限在商业消费领域,如果将网民这一“习惯”扩大到中国整个政治社会生活中,中国网民对“负面”的东西确实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亲近感”。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往往是那些负面的有噱头的内容更能引起广泛转载和评论,这不仅仅显现在网络的新闻频道、论坛、微博,甚至一些社区网站也将这一“特点”呈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负面消息”大概可以简单地称为“坏消息”吧,至少这些消息带给受众的感觉不那么振奋人心。网民喜欢“坏消息”,或许这和新闻本身的传播特质有关。“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本身就是呈现问题的,否则何以成为新闻?受众之所以对这些负面内容感兴趣,往往是因为这其中承载着与他可能共通的命运。通过这些负面消息和负面评论,他们借此得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说,网民之所以喜欢转发、评论这些“坏消息”,是因为“坏消息”在这里已经成了承载他们情绪出口的一个工具。好在,在专家眼里,中国网民的言论渐趋理性,带有宣泄成分的评论已经越来越少;有的虽是宣泄,也是一种“爱之深、恨之切”。
但必须承认,我们还是生活在一个习惯质疑的时代。喜欢发表负面评论的不仅仅是“网民”的习惯,众多评论者也都陷入了“习惯性质疑”的漩涡。比如,国家每每有新的政令通知出台,招来的必定是一片喊打之声;在一些突发事件的进展中,官方通报往往不能成为令人信服的定论。不能责怪评论者习惯性质疑的姿态,在经历了N多“被增长”和N个“躲猫猫”事件后,一些时候,官方通报的权威性已大打折扣,特别是在澄清一些突发事件真相的过程中,官方通报有时已不完全是披露真相,而成了维护自身利益、掩藏事实真相的一个道具。
从另一角度而言,习惯性质疑也可看作“为公代言”的姿态。文明与愚昧,真相与谎言,很多时候都在我们生活周围进行着激烈博弈,以一种蓄满良知的力量和对自己生存空间负责的态度,去为一种社会信念而质疑或呐喊,这终归应该是一件庄严的事情。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偏好负面评论”能否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习惯性质疑”的背后有没有看到蹒跚的进步,这些习惯是不是一种无可挑剔的时代美德,这似乎也有进一步商榷的空间。
怀疑一切终究不如沐浴阳光那般舒适,或许,我们真的患上了“坏消息综合征”,其病根在于中国社会的不完美。但这“坏消息综合征”总不能变成“消极的人生态度”,越是被阴暗面反复刺激过的心灵,它应该越珍惜和渴望真实的光明。
友情提示:每个会员都可以给别人评分,授人鲜花,手有余香,为别人鼓掌,为自己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变色卡
千斤顶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3 回复
老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负面消息多了,人就容易麻木?
2010-9-25 19:03:55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观光客
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yovi
的帖子
民众一般不是偏爱坏消息,其实是有些坏消息是不许报道或者有些“好消息”也太假的。
2010-9-25 20:18:33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观光客
的帖子
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民众越来越希望掌握更多信息。以前想要获得其他地方信息或者新闻必须是要看电视。而电视大家也知道,常常是报喜不报忧,除非很多人知道的事。
现在有了网络等渠道后,信息或者新闻的来源也越来越多样化,当然更多是被曝光出很多坏消息。所以。。才有你说的现象。
不过我想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了后,大部分应该会更理性的面对这些坏消息的吧。
2010-9-25 21:59:57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观光客
关注
主题数2646
非常值得仔细聆听,反复回味的乐曲【瑶族舞曲】, 史上最全版本
阅读 19188
【哎哟,好多搞笑的!!!】(无规律地更新.......)
阅读 11297
分享几张报纸刊登连南县城的旧照片
阅读 8225
发布新话题
你知道吗?虽然来连南在线才半年,不过感觉好像住了十几年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