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开启左侧

寨岗圩镇的历史变迁(ZT)

观光客 2010-9-27 00:13:11

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微信登录

x
   寨岗圩镇位于本镇境内北部,省道S261、S262和县道X382、X383公路贯穿而过,离107国道清连高速12公里,距县城(三江)、连州市分别36公里、34公里。

    寨岗圩镇坐落在寨南河、白芒河两水洽口处,其东南西三面环山,其北面为丘陵地,是境内较为宽敞的平原地带。明万历十年(1582年)置阳山县永化乡,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在今老埠处设立圩场,称永安圩。三坑瑶民出产的木材、花生、油桐、茶叶、竹笋、生姜、果类等农副产品,多挑到永安圩出售,换回食盐、布匹、煤油、火柴等日常用品。


     清道光年后,境内人口增多,在永安圩对岸今寨岗圩横街处多设一个圩场,称为牛车圩,以一木桥连接永安、牛车两圩。新埠、老埠共有2条街道。清咸丰年间,马鞍村李氏始祖李芳长开义合铺头。清末年间,梅县李佑兴开富春商号。民国17年(1928年),连阳化瑶局在寨岗圩设办事处,综理三坑瑶务。


    至民国22年(1933年),寨岗圩主要商店计有36间,经营药材、布匹、米酒、杂货,从事车衣、榨油、酿酒、磨豆腐等行业。民国34年(1945年)由忠和、益昌、诚记等16间商店发起筹建“寨岗商会”,于民国35年(1946年)月在寨岗横街21号正式成立“寨岗商会”。是年春,山洪暴发,水毁圩场,重新修建新埠,建砖瓦木结构圩亭,约有200多平方米,始设猪肉行、米行、成衣行,贸易活动逐渐转移新埠。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圩商店约有100间,圩内房屋建筑面积约为5600多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后,圩镇建设日趋完善。原用鹅卵石砌成大街、横街、老埠街等经拓宽修整成平坦的水泥街道,并新建商业街、城北新街、鸡谷路,将大街更名为跃进街。1964年,拆除旧市场,在鸡谷坳兴建占地面积199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的市场1座。1984年,又在河边街兴建808平方米的农贸市场。1996年,港商投资500多万元在城北区兴建3层9000平方米综合贸易市场。圩镇建设日新月异,50年代新增房屋面积9643平方米,60年代扩大到19035平方米,70年代房屋结构转向混凝土结构,新增建筑面积34235平方米。80年代始,富裕的寨岗境内外农民把住宅建在圩镇,房屋转向多层化,房屋建设扩至老埠、沿河两岸、车站一带、商业街两旁和新开发的城北新区,楼房鳞次栉比,城镇旧貌换新颜

0.jpg

11.jpg

10.jpg


    寨岗圩镇是连南县仅有的两个圩镇之一,建国以来,相继设立工商、税务、金融保险、邮政、电信、林业、水利、广播电视、医院、中小学等等行政事业单位。圩镇先后办起粮食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竹器社、木器社、机缝社、铁器社、农机厂等集体性质企业。1986年后,随着国家的体制改革,这些集体企业歇业;而民营、个体的饮食服务、机电维修、药品销售、百货批发、零售等等行业兴旺发达。1956年始,设立连南汽车站寨岗分站,圩镇至县城三江、连州、阳山、怀集洽水、清远、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珠海先后有定期班车来往,交通十分便利。1968年,寨岗公路桥建成通车,1992年架设同心桥,沟通新埠、老埠,方便一河两岸居民生活。

    寨岗圩镇是一座具有革命历史传统的城镇,民国16年(1927年)中共党员湖南嘉禾籍人毛升珍在寨岗圩进行革命活动。民国32年(1943年),阳山县中共党员马材(马秀居)和医师文慎修在寨岗圩横街开设“益和堂”药店,作地下联络站,掩护中共地下党人革命活动。民国37年(1948年)麦永坚率领的连江游击支队猛虎中队攻占伪寨岗乡公所,将粮仓的5万斤存粮分给贫苦农民。1950年4月,谢仁青为首的国民党残余分子200多人攻打刚建立寨岗乡人民政府,江纪林等4名乡政府工作人员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而壮烈牺牲。1957年在圩镇的圩岗顶建设寨岗革命烈士纪念碑;1994年,寨岗革命烈士纪念碑迁往圩镇内的池山,更名为“连南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至2009年,寨岗圩镇建成有7条大街,小巷13条总长约8公里,城镇(区)常住人口1万多人,成为初具规模的小城镇。
                                                                                                             [资料来源《寨岗志》]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哇。还有这么详细的记录。
2010-9-29 01:08:55
【广东连南县寨岗历史沿革】
        寨岗地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朝时属长沙郡南部。汉初高祖帝划出长沙郡南部设桂阳郡,置阳山县,始寨岗历属阳山县管辖。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阳山县设置通儒、浦上、浦中、浦下等10乡,寨岗地域隶属通儒乡。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阳山县设通儒、尝岁、浦下、永化4个乡。高滩铁坑堡、白芒坑、老鸦坑、稍陀坑为永化乡。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永化乡改为寨冈乡,寨者,乃瑶区的排寨;冈者,乃境内多是冈峦起伏的山岭。民国3年(1914年)为阳山县第四区寨冈乡;民国29年(1940年)为阳山县第一区寨冈乡,辖6个保68个甲。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2月,为阳山县第四区寨冈乡,辖18个行政村;1952年8月为阳山县第五区辖万角、马鞍、社墩、木良、回龙5个乡。1953年1月,阳山县第五区所辖5个乡从阳山县划出并入连南瑶族自治区,为第四区设10个乡,寨冈改为“寨岗”。
2011-1-22 09:54:27
原来这样。
2011-2-10 13:09:44
你知道吗?作为连南在线的第七位贵宾,我感到很荣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