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开启左侧

广东连南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观光客 2010-10-14 01:38:36

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微信登录

x
200.jpg

201.jpg


瑶族耍歌堂

  耍歌堂(“挨歌堂”)是连南排瑶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庆祝丰收、酬谢还愿、传播知识和群众性娱乐活动等为一体的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民间盛会。

  耍歌堂分大歌堂和小歌堂,大歌堂每十年举行一次,小歌堂三年五载举行一次。相传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盘古王婆的生日,又适逢秋收结束,为了纪念始祖,庆祝丰收,耍歌堂便选在这一天(如这一天不是黄道吉日,便提前或推迟数日)举行,人们也趁此机会赛歌赛舞、谈情说爱、访亲会友。

  耍歌堂之日,家家户户早起,男女老少打扮一新,随着九响土铳声,锣鼓齐鸣、牛角嘟嘟,众人齐聚庙堂。耍歌堂队伍聚集到歌堂庙后,依次进行“师爷舞”、“出歌堂”、“过州舞”、“长鼓舞”、“瑶歌对唱和演唱”、“法真表演”和“追打黑面人”等活动。之后,喝米酒、吃糍粑、唱瑶歌、会亲交友挂红布,共度佳节。未婚男女借此机会相互倾吐衷肠、选择佳偶。

23(2).jpg

23(1).jpg  
 
瑶族长鼓舞
  
  瑶族长鼓(“汪嘟”)舞是排瑶祖先在隋唐时期迁徙到连南时一同传入,属广场性的喜庆舞蹈,有36套表演程式,可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人数愈多气氛愈热烈。

  每逢春节、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六等传统节日和耍歌堂,排瑶就聚集到村前的旷地或收割后的田野,吹牛角、敲铜锣、跳长鼓舞,欢庆节日。长鼓舞的舞蹈语言较为丰富,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排瑶的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

  《长鼓舞》曾获广东省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全国第五届民运会表演项目二等奖;1996年,连南瑶族长鼓舞应邀在新加坡表演,实现了对境外文化交流零突破。油岭新村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瑶族长鼓舞)之乡”。

  连南瑶族的《长鼓舞·优嗨歌》曾以500多人的阵容参加2006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的演出,

                                                                                    [本帖的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非常的不错。
2010-10-14 15:02:43
本帖最后由 观光客 于 2010-10-18 20:50 编辑

                                     31.jpg
                                        广东连南油岭乡 中长 鼓王、牛角号王、排瑶歌王



    瑶族耍歌堂歌王

                                  00.jpg

    歌王的家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油岭村山下,村里最气派的房子就是他家的。

    歌王名曰唐买社公,今年67岁。他看上去也就50岁出头,显得年轻。“唱歌心情好,越唱越快活。”歌王说话幽默,语速极快。瑶族每个人的名字都很长,少则四个字,多则六七个字,如“唐古民大不贵”“唐民意十斤二公”。名字一般由姓,房系(辈分),名,性别组成,男的称贵,女的叫妹。唐买社公的名字算是短的,上了年纪的都叫公。

    既然贵为歌王,唱来听听。乍一开口,果然也。“你这个姑娘,引起阿哥的注意,好喜欢。”唱的是一段瑶族情歌。歌王自编自唱,张口即来,声音洪亮,音域宽广,不愧是男高音。一曲刚开腔,他家的狗跟着汪汪直叫,这一叫不得了,引得村子里一时犬吠声声。

    靠着一副好嗓子,每次的瑶族耍歌堂,歌王总能气定神闲夺冠。耍歌堂为瑶族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盛会,少不了要唱歌对歌比赛。冠军传统迄今无人打破。歌王走南闯北,见了不少世面。1979年,在北京举办的一次中国民歌座谈会,歌王受邀前往,从广州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邓小平同志也来了,还和我喝了一杯酒。”当时,歌王出去参加活动是要给补助的,一天给8毛钱,现在,参加县里的活动,一天补助50元,称之为误工费。

    前几年,央视《民歌·中国》录制了一期连南瑶族风情节目,歌王现场高歌几曲,声音不减当年。
    2008年,瑶族耍歌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歌王顺理成章成为该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为此,政府每年拨给他8000元经费,用于他平时的授课传帮带的经费。瑶族没有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这给记录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歌王教歌唱的是瑶歌,只能一遍遍教。如今,他把儿子唐海宁培养成了小歌王,瑶歌后继有人,儿子有望胜过老子。名声在外,但凡村寨有人家红白大事,有时主人会把歌王请去,出场费不贵,一天100元。

    瑶族长鼓舞鼓王

                               32.jpg

    在连南瑶族,凡是重要节日,有瑶歌就有鼓声伴奏。瑶鼓称之为长鼓舞,边跳边敲。2008年,和瑶族耍歌堂一道,瑶族长鼓舞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目前连南仅有的两个国宝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王名叫唐桥辛二公,今年刚好70岁,家也在油岭村。长鼓背在身,鼓王兴致勃勃跳起来。咚,大,干,节奏反复循环。不仅要敲打,还要跳,先抬左脚,再抬右脚,转圈,打鼓倒不累,关键是需要不断变化动作跳着打。打一段一分钟,打到第三段,鼓王已是气喘吁吁,头上直冒汗。鼓王12岁拜师学打鼓,中年时期打鼓打得令观者眼睛盯着鼓转,鼎盛时期,隔壁村的人过来拜他为师。1964年他作为代表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汇演,最终拿到300元误工费,盖起当时全村最漂亮的房子。

    瑶族长鼓舞也有讲究,共分36道鼓72节,这套完整的流程不折不扣打下来,历时一个多小时。和歌王的经历一样,夺冠无数后,他被“封”为鼓王、瑶族长鼓舞传承人。在鼓王家,一间房子堆满了材料。年纪大了,跳不动了,鼓王不像歌王还可以“走穴”赚点外快,除了教人打鼓,他没事就在家敲敲打打制作鼓,四五天才做成一个,一个售价150元,供不应求

                                                                                                             [本文段来自南方都市报(2010-10-11)陈铭]


2010-10-18 20:49:08
你知道吗?虽然我很忙,但我一有空我都会来这里看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