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观光客 于 2011-1-22 17:04 编辑
【雕塑家潘鹤的油画连南】
以《艰苦岁月》和《珠海渔女》等著名雕塑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奠定自己地位的潘鹤先生,其实他早年的油画作品,也明显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今年(2010年)第三届中国(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期间,在瑶山连南展出的潘鹤先生的油画作品中,有十五幅是他于1954年到连南采风创作的。无论是人物、风景还是生活、生产场景,都有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散发出山野的清香。画意中充满诗情,充满人性美与自然美。
粤北瑶山连南,是我国惟一的排瑶聚居地,过山瑶也不少。这里青山绿水的自然之美和瑶族文化的特色之美,多少年来令无数文艺家“竞折腰”。五十六年前,风华正茂的潘鹤先生就为连南古朴神秘的民族文化和山水如画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爬山涉水深入瑶山采风创作。他的“连南采风”创作的系列油画作品,主要是人物肖像画和风景画两种,且都是“具象绘画”,有几幅我特别喜欢
作品“之一”:那向远方眺望的瑶家莎妹,她那水灵灵的双眼,像两潭清泉清澈照人。她的目光似乎在搜寻着什么。朝阳从她的右侧照来,她的脸成了浓淡相宜的美丽画面,银项圈使得她更加耀眼,微笑中她略带几分羞涩,若含苞欲放的野杜鹃。那用彩巾扎起的发髻,却为稚气的她平添了几分成熟。此刻,她也许在想像山外青山,想着远在天边的情郎。
作品“之四”:清清的河水,河滩静静的小舟,还有河岸矮矮的瓦房,显得是那样的安谧,那样的幽静。而那河岸上背着小孩离去的妇女,以及河边正在洗衣的妇女,却使得整个画面鲜活起来。由此我们也仿佛隐隐约约地听到了千年不衰的洗衣歌,这是大山中一个多么简单而又多么悠然的生活场景。
作品“之七”:白云生处的高山瑶寨,炊烟袅袅、篱笆排排,一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诗意画面,很有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
此外,作品“之十一”:这是一幅“仰视”的作品。画面中一个挎着绣花袋的莎妹,正一脸春风地出寨,然而她脚下高高的、长长的石阶,却又于不经意中反映出瑶族同胞艰苦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感觉到他们走出大山的艰辛。无论是在步步高的石板路上负重而上的瑶家汉子,在寨中菜园弯腰浇灌的瑶家妇女,在绿草地自由玩耍的小孩,饱经风霜神情淡定的吸长烟斗的公爹,还是风华正茂若含苞欲放的青春莎妹,目光坚毅虎背熊腰的威猛贵哥
……瑶寨,篱笆,野花;田园,小河,小舟,都叫人过目难忘。连南这片瑶汉共同耕耘了千年的土地,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原生态之美,令潘鹤先生浓墨重彩、欲罢不能。有人说艺术创作生于民间,死于庙堂。如果不深入生活,我们就无法熟悉和感悟生活,就无法创造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更无法创作出表现自己民族特性的优秀作品。虽然潘鹤先生说他不是画家,虽然油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在连南采风创作的那些瑶族题材的油画,即使和那些专业的“民族题材画家”的画作相比,也不逊色。
潘鹤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关注人生、紧跟时代的人。他把自己的书房从“云鹤楼”改为“憨居居”,这既可看出他的憨直,亦可看出他的天真。他在艺术笔记中写道:“一个艺术家有幸伴随着时代漫步,岂能无动于衷。既然是双方情投意合的同步,单方面岂能超前,又岂能倒退,只能像一对情侣手拉手地走,同甘共苦而乐在其中。”他说现在许多艺术家成了官员包装纸,才没了却名大位高钱多;说艺术家脾气要像李白那样怪才行;说艺术家要过名关、官关、铜臭关,最后是漏气关、谷气关这五关……这是何等的真诚!在我看来,潘鹤先生是一只真正的“云鹤”,但他不是“闲云野鹤”,他从俗世走来,用自己的真情关注俗世,却又高高的翱翔于世俗之上。潘鹤先生创作的广州亚运城市雕塑《启航》,已安放于广州新中轴线上的天河体育中心,我仿佛看到,这是他的艺术人生和他的人生艺术的又一次启航。
遗憾的是,因为年事已高,潘鹤先生未能来连南参加他的画展,因此他当年在连南采风创作的许多生动细节我不得而知,但我相信一定还有不少画外之美。潘鹤先生的油画瑶山,让我们看到五十六年前那个几乎没有什么“现代”气息的连南,让我们看到一种山野中的粗犷与细腻,看到一种原始的纯朴与浪漫,看到天地人融为一体的和谐。对连南人来说,潘鹤先生的油画连南,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份宝贵的“遗产”。
[本文来自:清远日报(2011-1-20)作者:广东连南县文联主席:成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