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开启左侧

粤北排瑶文化:这朵奇葩需呵护

观光客 2010-10-18 01:13:59

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微信登录

x
粤北排瑶文化:这朵奇葩需呵护

  瑶族文化源远流长

  瑶族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一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绵长绚丽的文化,以勤劳、勇敢、强悍著称于世。

  瑶族的起源源远流长,远古为尤人、九黎、三苗族群部落联盟的主要成员,距今四五千年前,生息、活动在黄河、长江中下游、淮河上游一带。广东瑶族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史记中已有零星可寻,但从何而来,说法不一。一曰从湖南入广东,再转广西;二曰从湘西入广西,再进广东;三曰直接从湖南过五岭分道入桂粤两省。

  连南排瑶,从史料和姓氏族谱考证,多属宋以来从湘南道州迁来(祖上居湖南辰州),亦有从广西迁来的,时跨千年。最早记载为唐宋之间的五代,距今有一千多年;至迟也在明中后,距今也有四百余年。

  连南排瑶号称八排二十四冲,分布在粤北的崇山峻岭中,人口近八万众,山地农耕为主,是典型的传统农耕文明社会形态,至今还保留着较为完好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风土习俗。除了与汉族相同的春节、元宵、清明、中秋节外,还有本民族风情浓郁的“开春节”(三月三)、“晒神节”、“开唱节”、“盘王节”、“耍歌堂”等民俗节庆,如果把一些小节庆算进来,平均每个月都有喜庆活动。

  排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年各种民俗节庆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和欢庆活动,尤其一年一度的“耍歌堂”,八排瑶人都穿上绚丽多彩的服饰,欢聚禾堂或广场,号角声声、山歌阵阵,欢快的人群载歌载舞,热烈的长鼓舞让人眼花缭乱,场景恢弘,风情浓郁。

  传统文化受外来经济冲击

  我从2001年至2007年六次走进连南瑶山,参加了两次盛大的“盘王节”、“耍歌堂”,两次南岗古寨举行的“开唱节”和篝火晚会,一次醉倒在瑶家香醇的米酒里,一次陶醉在歌王和姑娘们的山歌声中。

  连南原生态的瑶族文化、习俗、风情和服饰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是农耕文明留下来的经典文化形态,是远古时期以来生产方式繁衍出来的生活方式的基本要素之一,亦是数千年流传沿袭下来的风土习俗中洋溢神韵的个性语言。她和民族语言、歌舞、风俗一样,丰满地诠释着民族的文化。

  男耕女织,瓜田李下,欢庆丰年,载歌载舞,自古以来都是田园牧歌、小康社会的图景。可是,随着工业社会和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传统悠久的农耕文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边远山区刀耕火种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接近历史的尾声。

  这几年,我多在云、贵、川、湘南、粤北、广西的民族村寨走访,除了云南、黔北、川西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尚保存民族服饰和浓郁的风情外,湘南的瑶族老百姓,基本不穿本民族的服装了。桂东的一些县,除边远山寨的老人还保留一点服饰外,年轻一代都着汉装。有的民族自治县几乎看不到穿民族服饰的人了。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除了民族服饰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连歌舞、习俗也在淡出社会生活。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有的常年不归,不少地区村寨节庆活动因缺少年轻人的参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和活力。如果民众与自己的文化生活日渐疏远,如果一代人对自己的民族情感日趋淡薄,如果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漠视民族文化的保留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历史文化血脉就会断裂。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服饰、习俗都失去了民族个性,这个民族文化的灵魂离迷失和消亡就不远了。

  民族文化保护亟待解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生命与灵魂。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服饰、民居、习俗、民间歌舞都是该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植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是与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渊源和情感有着不可割裂的天然联系。在社会开放的今天,现代文明随着公路、电讯伸延和传递已进入深山老林的边寨人家,山乡在发生巨变,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社会进步、现代文明与民族文化不应是矛盾体,更不应是破坏因素,反之,绚丽的民族文化还应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也是保存、弘扬、发展民族文化的契机和亮点。

  连南排瑶是粤北山区古老的少数民族,保留了较原始的自然和文化生态,是广东岭南文化中颇具个性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一束绚丽多彩的山花奇葩。以古老的村寨搭建旅游经济平台,表演民族风情歌舞,吸引西方来客。瑶家自己开门办店、办餐饮、开旅馆,卖自己手工制作的刺绣、银饰和土特产,老百姓不仅不会被市场经济边缘化,而且可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新型农民。

  挖掘、利用、依托民族文化,发家致富一方百姓,对新农村的建设,对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农耕文明的新形态的催生和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积极的推动、示范作用。呵护和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是粤北山区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文化建设工程。

                                                 [本文转自深圳商报(2010-10-15)作者:刘满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你知道吗? 2009年,由原来连南社区(站长星羽)、寨岗深度论坛(站长某某)、连南家园(站长yovi)三个网站合并升级组成今天的连南在线内容架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