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开启左侧

连南的扶贫开发工作之一:产业帮扶

观光客 2010-11-25 02:19:39

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微信登录

x

       2008年末,连南共有贫困村38个,贫困户9916户,(其中地处高寒山区和地质灾害隐患村庄的贫困户3278户。)位处粤西北,山多地少,工业薄弱,连南的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

  “扶贫开发工作在‘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总体原则指导下,还要‘到点到位’。”连南力争把“扶生存”模式向“扶发展”转变,其中重点帮扶模式之一是:产业帮扶: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居)委“造血”能力;它旨在发挥当地“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无核柠檬之乡”、“中国瑶秀之乡”等品牌效应,在对口单位帮扶下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实现“造血”增收的长效机制

                                  60.jpg

产业扶贫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贫困户发展种养项目,不断发展壮大蚕桑、瑶山油茶、无核柠檬、有机稻、稻田鱼、药材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互助扶贫
  为了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启动“资金难”问题,开展扶贫小额贷款,设立500万元的发展互助资金,启动连水、大古坳等10多个扶贫互助资金为试点村。发放互助金210多万元给农户发展种桑养蚕、养猪、养鸡等项目,带动3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市场扶贫
  成立扶贫服务公司进村入户收购农产品,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建立连通各村的E-供销服务网络平台,拓宽群众生产、销售渠道;与珠三角有关商贸市场、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宣传推介和销售绿色农产品。

             [本文摘自南方日报(2010-11-24)““一体化科学扶贫”的连南探索”记者:黄津、陈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哦??
2010-11-29 00:35:20

广东连南县寨岗镇金鸡村有14个村民小组、671户、2800多人口,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3610元。有贫困户76户237人。居住分散、无工业、基础设施落后、耕地不足、资源贫乏、劳动力素质低,一并成为该村特点和贫困因素。帮扶对口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及协扶单位(顺德区政法委、交通银行顺德分行)针对村情民情作出三年扶贫开发对策:扶贫扶志、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施种养项目、投资培养人才、“养鸡产蛋”。

扶贫扶志:      帮扶对口单位及协扶单位的骨干与村委干部一道开大会小会层层宣传发动,继而逐户上门教育引导,使得全村一时气氛浓郁,看到光明前景的贫困户主更是热情满腔,摩拳擦掌。

实施种养项目:    很快筹集的户均3300元共5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到位,猪苗鸡苗及饲料入户;引入广州泮糖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规模1000亩、期限10年的马蹄种植项目,首期已投24万元租地58亩以1.5亩/平方米的低价格转包给农民,惠及50%的贫困户;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已投包括设备的10万元建设村卫生站,目前正在装修很快投入使用;在近期计划项目中,有投资25万元的2.5公里农田灌溉水利工程;扩大马蹄种植面积并开展产品深加工。

“养鸡产蛋”:  为使村集体脱贫,协扶单位已筹集30万元资金以村委会名义入股当地县级电站,金鸡村从明年起每年可获固定3.6万元收入,年总收入达到5.8万元。

              [本消息来源于清远日报(2010-11-29)“连南金鸡村扶贫开发喜增收” 班锦源]
2010-11-29 17:14:21
回复 观光客 的帖子

看来金鸡有机会了
2010-12-18 01:40:17
yovi 发表于 2010-12-18 01:40
回复 观光客 的帖子

看来金鸡有机会了

“机会”失去了将是永远得不到。所以,应该说,寨岗镇金鸡村有了“希望”。
2010-12-21 13:19:55
本帖最后由 观光客 于 2010-12-21 13:57 编辑

                  受惠扶贫政策,连南县三排镇连水村近半数农户种桑养蚕实现增收,下一步如何与市场机制对接引人关注

                                 村民零风险投身桑蚕业 政策救生圈能套多久

       2010年12月3日,说起种桑养蚕,广东连南县三排镇连水村农户唐十四贵笑容里满是沧桑。这个40岁出头的中年农户,过去有20多年全部贡献给了家里的6亩土地,种植品种繁多:花生、水稻、玉米、红薯……然而,6亩田地给唐十四贵的回报,却从未有一年超过2000元。

  不过,自从去年开始种桑养蚕,唐十四贵轻松摘掉了“贫困户”这顶沉重的帽子。而在政府的主导和鼓励下,唐十四贵所在的连南县三排镇连水村,受惠于该县扶贫政策,400多户村民有一半开始大规模投入种桑养蚕,成为“桑蚕专业村”。在获得较高收益的同时,也有村民对未来桑蚕的市场行情表示担忧,当地完全依靠政府保驾护航的桑蚕产业在失去政策扶持后,能否与市场对接,对村民和地方政府都是考验。

政府主导打破贫困魔咒

  连水村常年干旱,自然条件恶劣。在过去20多年里,贫困一直与村民如影随形。并不是唐十四贵比别人懒,这么多年来他一次次向贫穷展开反击:“种水稻,别人的田地每年一亩能产1000多斤,我一年最高产时却不到800斤。改种玉米,别人一年产600斤,到我这里只能产300斤。尝试了花生、地瓜各种作物,收成都不好。”低产之下,贫困就像一道无法破解的魔咒。

  同村的贫困户盘君三的奋斗历程更艰苦。尽管有20亩土地,但是偌大的种植面积并未给盘君三带来更多希望。“水稻、玉米、花生、红薯、甘蔗、芝麻、黄麻……基本上什么都种过了,但每年下来,一亩地净收入也就两三百元。”近30年奋斗,给盘君三留下的同样只是一个疲倦的身影。

  唐与盘两人,只是连水村贫困户的一个缩影。2008年,这个全村456户人的贫困村中,贫困户达119户,占比高达近3成。而贫困原因也颇为相似:土地干旱导致低产,从事普通种植增收慢,从事特殊种植风险大……

  直到2010年,这个贫困村摇身一变,由贫困典型转变为清远地区里的脱贫典型——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连水村119户贫困户中,有40户实现脱贫。而在连水村的村支书盘泽辉看来,其他农户脱贫也指日可待。

  唐十四贵就是顺利脱贫的农户之一。2008年3月,凭借从贫困村互助金里借到的6000元,他发展起种桑养蚕。一年后,唐十四贵顺利归还贷款,并依靠赚到的资金维持起创业项目。“今年(2010年),如果气候正常,收入甚至有可能达到4万元!”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两年来赚到的钱竟然相当于过去20年的全部收入”。

贫困户“保险箱”内创业

  种桑养蚕是连水村脱贫农户最主要的产业。2008年,在取得互助金贷款的21户贫困户中,有12户发展起种桑养蚕项目。2009年3月,一年期互助金贷款到期,12户养蚕户全部归还贷款,没有一人需要续贷。2010年,连水村再度发展起26户养蚕户,按照盘泽辉的说法,该批养蚕户“今年(2010年)实现脱贫绝对没问题!”

  对于连水村来说,种桑养蚕并不是陌生产业。“1985年,村里就发展过种桑养蚕。2008年,全村桑树种植面积达到了900亩,全村400多户农户中,养蚕者占十分之一。”连水村的村支书盘泽辉说,自己自1997年就发展该产业,至今面积已达几十亩,收益一直不错。

  然而,即便经历过多次其他作物的尝试,多数贫困户之前却从未考虑过这一产业。“很多贫困户之前没有接触过,缺经验,更没启动资金。”唐十四贵说。

  种桑养蚕不是白手起家就可以做的,土地和蚕房是最大难题。“这两项前期投入太大,贫困户既没有资金,也不敢冒这个风险。”盘泽辉介绍。此次贫困户大举种桑养蚕,随处都可看到政府的影子。2008年,县国土部门帮连水村开发出1000亩山地,村里按照每年10元/亩的租金租给村民。与此同时,连水村帮扶单位省经贸委、省民宗委前后各投入75万元、125万元,在村里盖起一处1500平方米的蚕房,每平方米每年仅收取5元管理费。连南县扶贫办还组织技术员,手把手教贫困户。政府多个部门出台一系列措施,可以说,将贫困户放到保险箱内帮其创业致富。

  “如果是贫困户自己盖蚕房,按照一般规模40平方米、每平方米250元造价计算,仅这项投入就高达1万元。现在,租金加蚕房一年下来的成本才几百元,贫困户的成本大大降低。”盘泽辉分析。

政府保驾护航能持续多久

  政府引导产业,对于缺乏项目与经验的贫困户来说,显然是一个更快实现脱贫的方法。不过,在各种保护伞去掉后,贫困户如何实现持久致富能力,则是一个漫长而有待考验的过程

  眼看着贫困户发展桑蚕产业脱贫致富,村民纷纷效仿。“现在村里从事种桑养蚕的农户,肯定超过200户!”村民唐亚木贵说。不过连水村贫困户迅速致富的一个背景在于,眼下蚕丝价格一路走高,卖到13.5元/斤的历史高价。然而,盘君三脑海中却残存着该产业的一段灰色记忆。“好像是1992年,蚕茧价格突然从5.5元/斤一下子跌到3.5元/斤,当时村里本来有几十户养蚕农户,大多亏损了,最后只剩下几户。”在盘君三看来,如果不是政府引导,他从未考虑过养蚕。眼下,他已将一半土地改种桑树,村里像他这样大规模投入种桑养蚕的村民还有不少。

  尽管如此,但对长期发展,盘君三心里并没底:“如果价格又走低了,那只能砍树,改种其他。”综观其他地区,由政府主导发展的优势产业,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由盛转衰的例子并不少见。

  对此,县扶贫办则不以为然。为了保障蚕桑产业,连南鹿鸣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与贫困户一签5年保底价,最少按照8元/斤收购。在租金与蚕房成本大大降低的情况下,贫困户在一定时期内完全可以有不错收益。“按照现在的成本,一亩桑树投入500元。即便每斤卖到8元,一年还有一两万元收入。”唐十四贵说, 因为充满信心,他已经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亩。按照500元/亩的成本,这意味着刚刚脱贫的唐十四贵必须拿出1万元作为前期投入。

  “种桑养蚕,相对养猪养鸡还是稳妥一些。不过,农业生产受自然和市场影响大,谁又能说得清楚呢?”村民唐志锋认为,尽管政府努力使贫困户“零风险运作”,但也未必能绝对规避风险。村民唐亚木贵说,今年(2010年)他也投资5000元种植了10亩桑树,不过受上半年霜冻影响,今年收入应该只有几千元。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并不太关心市场行情,眼下政府鼓励,行情看好,自然要加大投入。

  面对产业人数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连南县鹿鸣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卢总经理认为,行情不是那么绝对。“总体上价格还算稳定。不过我国蚕茧依赖出口,受国际行情影响较大。以前是5年一个波动周期,现在更复杂。两年前,蚕茧价格还跌破6元/斤呢。”显然,农户要长久发展,还必须透过目前的保障措施,盯紧市场行情。

                                                                                                     [本文来源于: 南方农村报(2010-12-14)  郭任旭]
2010-12-21 13:40:07
回复 观光客 的帖子

养蚕?貌似以前曾经养过。
2010-12-21 14:03:30
回复 yovi 的帖子

种桑养蚕不是白手起家就可以做的,依据规模,土地和蚕房,这两项前期需要投入些本钱下去的。
2010-12-21 23:35:50
观光客 发表于 2010-12-21 23:35
回复 yovi 的帖子

种桑养蚕不是白手起家就可以做的,依据规模,土地和蚕房,这两项前期需要投入些本钱下去 ...

还要投资那么大,收益风险那么高 谁去种啊
2010-12-21 23:59:21
又不能吃 种番薯卖不了还能自己吃或者喂猪呢
2010-12-21 23:59:43
12下一页
你知道吗?连南在线曾经一直遇到网络服务器的问题,现在都解决了,使连南在线真正的“再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