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开启左侧

游戏业界历史上的今天(11.27)

KevinLeung 2010-11-27 14:34:10

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微信登录

x
原著作者:快乐猪头(fft750731)

游戏业界历史上的今天(11.27)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游戏业界历史上的今天吧

汉堡
英文名:BurgerTime
厂  商:DATA EAST
机  种:FC
发售日:1985.11.27
类  型:ACT

    操作胖胖的厨师将版面中的四种原料转移到最下层做成汉堡,方法很简单:只要从原料上面走过,原料就会掉到下一层,如果下一层已经有了原料,就会继续往下掉。途中要避开各种敌人的骚扰,也可以用胡椒粉麻痹敌人,不过次数有限。这是来自街机移植的作品,那个时候还是有一些名气的。游戏于1988年9月23日推出了FDS磁碟机复刻版,1991年2月15日推出了GB上的加强版。
    经典度:5
    推荐度: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龙珠 神龙之谜
英文名:Dragon Ball: Shenron no Nazo / Dragon Power
厂  商:BANDAI
机  种:FC
发售日:1986.11.27(J)/1988.3(U)
类  型:A.RPG

    鸟山明的超人气漫画改编的游戏第一弹!玩家需要操作悟空打倒敌人,与布尔玛一起寻找龙珠。版面结合了俯视画面和横向卷轴等类型,许多原著中熟悉的角色都会出现。作为系列的第一款作品,游戏的操作性和平衡性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难度非常高,但由于原著超高的人气度,游戏依然获得了125万的销量,是BANDAI的第一款百万大作。此后,龙珠系列与高达系列一起作为BANDAI的支柱产品在各大机种可以说是趋于泛滥,仅仅在日本累计销量就超过了千万。
    经典度:7
    推荐度: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时空勇传
英文名:Jikuu Yuten: Debias
厂  商:NAMCO
机  种:FC
发售日:1987.11.27
类  型:A.RPG

    NAMCO在“屠龙记”之后再次制作的动作RPG。本作采用了横向卷轴进行,并加入了昼夜交替的概念,夜间怪物将会频繁出没,白天则有利于打探情报、购买装备。游戏的操作性对于A.RPG来说还算不错,流程也比较丰富。基本上,当年FC上几款横向卷轴的A.RPG素质都比较过硬,如“林克冒险”、“恶魔城 咒之封印”、“伊苏3”等。
经典度:4
推荐度: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兽王记
英文名:Jyuouki / Altered Beast
厂  商:SEGA
机  种:MD
发售日:1988.11.27(J)/1989.8.14(U)
类  型:ACT

    从街机移植的横向卷轴动作游戏,是MD的第3款游戏,也是该主机初期用以展示机能的重要战略软件。游戏中拥有超大比例的角色和清晰的人语效果,变身特写给人非常震撼的感觉,而且支持双人进行,完全显示了MD主机超越8位平台的优越之处。一年半之后游戏也推出了FC版,与MD版实在是天差地远。
    不过本游戏的实际可玩性并不高,区区5关的流程也偏短,除了画面冲击力之外,难以带给玩家更多的乐趣。这也是MD初期多数游戏的通病。
    经典度:7
    推荐度: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圆桌武士
英文名:Knights of the Round
厂  商:CAPCOM
机  种:ARC
发售日:1991.11.27
类  型:清版打斗

    CPS1主板八大神作之五,在国内享有盛誉的街机名作。作品使用了亚瑟王时代的神话背景,玩家使用的就是亚瑟王、兰斯洛特和珀西瓦尔。本游戏并不像CPS1多数作品那样强调连续攻击打倒大批敌人,而是巧妙的利用前+斩的重斩和后+斩的防御两种技术的结合带给玩家一种非常有节奏的精确操作满足感,这一点至今依然为众多高手所称道(不过猪头还是更喜欢“赤壁之战”那样的感觉,因此对于本作要算是低手)。游戏中还设有升级概念以及骑马作战,而依照特定的打法出现的特殊宝物也是当初街机玩家反复研究的动力所在。此外,支持3人同时进行也是当初能够火爆街机厅的重要原因。
    本作的家用移植版本只有SFC版,但该版本缩水相当严重,所以,还是玩模拟器版本比较合适(CAPCOM后来在PSP和PS2上推出的精选合集其实也就是官方模拟器)。
    经典度:8
    推荐度: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兔宝宝2
英文名:Tiny Toon Adventures 2: Trouble in Wackyland
厂  商:KONAMI
机  种:FC
发售日:1992.11.27(J)/1994.1.27(E)
类  型:ACT

    本作的玩法与通常的动作游戏不同,一开始玩家需要在游乐园中进行各种娱乐项目,包括兔宝宝的过山车、猫咪的独木舟、小猪的隧道列车和鸭子的碰碰圈,在这些项目中获得了足够的积分才能换取进入中心城堡的门票(需要50张哦),开始真正的冒险之旅。游戏的画面风格非常清新可爱,亮丽的色调令人心情愉悦,不过难度却相当苛刻,尤其是过山车版面,甚至令人想起同样是KONAMI出品的兔子主角经典超难名作“外星战将”。
    猪头当初所购买的是“科拉米世界、兔宝宝2、月风魔传、兵蜂3”的4合1,那是在1994年初。当时还曾经在该卡与“忍者龙剑传、古巴英雄、联合大作战、激龟忍者传”4合1之间犹豫过,后来决定由于这盘卡有3个游戏都没玩过,后者则只有1个,遂优先购入。一个月之后攒够了钱,又把后者也入了手。两盘卡都是130元。
    经典度:5
    推荐度: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神鹰一号2
英文名:Terra Cresta II Mandrer No Gyakushu
厂  商:日本物产
机  种:PC-E
发售日:1992.11.27
类  型:STG(纵版射击)

    “神鹰一号”是曾经在街机以及FC主机上名噪一时的纵版射击游戏,虽然在街机上可以把“TERRA FORCE”作为系列的续作,但真正的正统续作则是这款PC-E主机的独占作品。    游戏继承了系列一贯的组合分身系统,不过这一次感觉明显没有前作那么让人兴奋,倒是无敌火鸟的追踪炮要比之前强大了许多。虽然已经是PC-E主机晚期的作品(实际上本作可以算是PC-E的最后一款卡带版卷轴射击游戏),但游戏在画面以及音效表现上并没有太多令人兴奋的亮点,仿佛厂商的技术力水平就一直停留在80年代,甚至直到1997年SS版“神鹰一号3D”依然给人这种感觉。
    经典度:4
    推荐度: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怒之铁拳
英文名:Bare Knuckle: Ikari no Tekken / Streets of Rage 2
厂  商:SEGA
机  种:GG
发售日:1992.11.27
类  型:清版打斗

    在MD主机上堪称一代经典的“怒之铁拳”,初代虽然在角色大小和动作性方面远远不及2、3代,但令人热血沸腾的强劲音乐绝对是No.1!而这个作品被搬到GG舞台上之后,就显得大失水准了:角色只剩下AXEL和BLAZE两人,招数判定模糊,操作感十分生硬,音乐也只是图具其形,可玩性远远不及FC的“双截龙2”,关卡还缩水到只有5关。如果不是游戏设有无敌秘技,猪头根本就不会玩下去。GG上有不少来自MD的名作都有类似现象,但与此同时也有像“铁头蚂蚁”、“外星王子”这样的优秀代表,不能不说是制作态度问题。
    经典度:5
    推荐度: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电忍亚士达
英文名:Dennin Aleste / Robo Aleste
厂  商:COMPILE
机  种:MEGA-CD
发售日:1992.11.27
类  型:STG(纵版射击)

    这是曾经制作过“银河号”、“加纳战机”、“嘉蒂外传”等射击名作的COMPILE公司代表性作品“亚士达战机”系列中的一部,是作为公司成立十周年的纪念作品推出的。游戏依然是纵向卷轴的STG,将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与今川义元之间著名的桶狭间之战与科幻色彩的飞空艇、铁钢兵融合在一起,玩家就要扮演柴田胜家冲突敌方的阵营。由于是MEGA-CD硬件,游戏的表现要比之前MD版“武者亚士达”更胜一筹,无论是己方的火力还是敌人BOSS的造型都给人街机大作的感觉,可以说是“亚士达战机”系列的最强作。不过游戏依然是只能单打,这也是完全生在家用机的该系列作品一直以来的不足。
    经典度:3
    推荐度: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战火惊魂
英文名:GunForce
厂  商:IREM
机  种:SFC
发售日:1992.11.27
类  型:ACT

    IREM的街机移植版,是一款相当火爆的横向卷轴动作射击游戏。游戏中玩家可以获得多种火力,并可以乘坐敌人的交通工具来作战。大概不少玩家都会觉得本作与SNK有名的“合金弹头”颇有相似之处,实际上,后者的制作方NAZCA正是当初IREM的GUNFORCE小组,而本作的续集也是IREM退出街机业界之前的最后一款动作射击游戏大作,甚至被一些人称为“合金弹头ZERO”。这款SFC版相比街机版虽然在火爆程度以及难度上略有逊色,但保留了双人同时进行的功能,凭这一点就可以让很多街机玩家买账了。此类的作品在8位机时代是不少玩家的至爱,可惜随着硬件的提升,数量却是越来越少。
    经典度:4
    推荐度: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饿狼传说 宿命之战
英文名:Garou Densetsu / Fatal Fury
厂  商:TAKARA
机  种:SFC
发售日:1992.11.27
类  型:FTG

    从SNK的街机名作移植,游戏中要使用泰瑞、安迪兄弟以及东丈三人向制霸南镇的恶势力元凶吉斯发起挑战。SFC版在对战模式中可以选用相同的角色,不过画面流畅度等方面相比街机版存在不少差距,加之原作本身的操作性就不怎么样,因此可以说是纪念意义高于可玩性的作品。不过该作的销量却达到了39万,这个成绩在日后SNK亲自负责移植本家作品时却从未能达到,可见当时的对战游戏风潮之盛和SFC的市场之大。
    经典度:6
    推荐度: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咏唱之王
英文名:Song Master
厂  商:YANOMAN
机  种:SFC
发售日:1992.11.27
类  型:RPG

    正统派的RPG。拥有奇异歌声的主角为了提升自身的实力而不断的进行战斗、修炼,最终目标是成为传说中的咏唱之王。本作的画面相当漂亮,系统设计也比较简洁,各种攻击、魔法全部都用歌声来表示给人很雅致的感觉。游戏的难度较低,玩家可以轻松的进行下去。
    经典度:2
    推荐度: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星之卡比弹珠台
英文名:Kirby's Pinball Land
厂  商:任天堂
机  种:GB
发售日:1993.11.27
类  型:TAB

    星之卡比是诞生在GB上的经典角色,粉嘟嘟的造型非常可爱。而依照任天堂的惯例,这样一位超级明星自然要充分发挥其价值潜力,于是,以卡比为主角的弹珠台游戏就这样诞生了。虽然在玩法上游戏与普通弹珠台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卡比特有的复制能力以及各种可爱的角色在游戏中的表现还是相当出彩,因此游戏获得了112万销量,这个成绩也是迄今为止日本市场所有弹珠台类游戏的最高,全球累计为219万。
    经典度:5
    推荐度: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佳尔亚幻想记
英文名:Gaia Gensouki / Illusion of Gaia / Illusion of Time
厂  商:ENIX
机  种:SFC
发售日:1993.11.27(J)/1994.9.1(U)/1995.4.27(E)
类  型:A.RPG

    当年在SFC主机相当有名的A.RPG。制作厂商QUINTET是当时ENIX旗下两大王牌制作组之一(另一个是后来的TRI-ACE),本作是QUINTET有名的天地的三部曲之二(另外两部分别是“创世封魔录”和“天地创造”),游戏描述主角在寻找失踪的父亲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经历,剧本相当细腻,而在系统方面也很人性化,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游历金字塔、万里长城等名胜古迹,也可以感受到少男少女之间的情爱纠葛。游戏无论是画面还是操作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是那个2D手绘时代的杰出代表。QUINTET的天地三部曲在这方面相比SQUARE的“圣剑传说”系列可以说完全不逊色,但是在名气和销量上的差距就极不相称了。本作在1994年度SFC评选中获得最佳游戏第8位、最佳美术第5位和最佳RPG第4位,销量是14万。
经典度:7
推荐度: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X-MEN对街霸
英文名:X-Men vs. Street Fighter
厂  商:CAPCOM
机  种:SS
发售日:1997.11.27
类  型:FTG

    SS对应扩张4MB卡的第一个作品,游戏的完成度之高令人大吃一惊:不仅完美实现了街机版的随时换人、合体必杀、空中连击等等所有细节,而读盘速度更是快到几乎感觉不到,这一点对于光碟媒体的2D对战游戏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玩到这个游戏时,猪头心中就不由自主的冒出了希望能够把之前的作品全部对应这个内存卡再重做一次的想法。扩张4MB卡可以说是当时SS玩家的至宝,也是PS无论如何无法企及的强项。此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由于SS的标准解析度与CPS2街机主板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游戏可以做到完全实现街机版的画面比例和角色大小,这一点不仅PS没有做到,即使是后来的DC包括NAOMI主板的续作,画面上角色的比例也变小了。
    本作获得了FAMI通32分金殿堂评价,这也是次世代主机上第一款跨入金殿堂的2D对战游戏,游戏的销量是27万,是CAPCOM乱斗系列的最高。在1997年度SS游戏评选中,本作获得了最佳移植游戏奖和最佳格斗游戏第2位(第一位是“生与死”)。
    猪头非常喜爱本作的一点就是,这里面有不死巨人加格诺,而且是此人在家用机上比例最大的一次(当然此前在“X-MEN”和“超级漫画英雄”中也是这么大,不过那两个游戏读盘太慢了,而后来的DC版或者PS版作品中,比例就变小了),虽然体积超级庞大,但随便用CAMMY或者长手依然可以照摔不误,全无“侍魂”中+++对摔投免疫的本事,看着就觉得有趣。此外,游戏中会出现-2星的隐藏超慢速度设定,这个设定对于了解游戏特有的空中连击系统是非常合适的。
    经典度:7
    推荐度: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七风岛物语
英文名:Nanatsu Kaze no Shima Monogatari
厂  商:ENIX
机  种:SS
发售日:1997.11.27
类  型:A.RPG

    这是ENIX推出的第一款SS作品,也是该厂的第一个次世代主机游戏(不算N64的话)。游戏是一款以横向卷轴展开的带有冒险要素作品,玩家操作从风岩中孵化的长相奇特的生物凯普博士,为揭开七色风的秘密而周游整个小岛。以日记的方式来展开情节的设计十分温馨,整个游戏完全不带一丝一毫的杀戮气息,平时凯普博士就是捉捉小虫钓钓鱼,然后可以拿回屋子做成标本。遇上了不速之客就可以结识,然后可以交换道具,打听情报,根据情报去寻找宝物,解开谜团等等。整个流程共有12章,对于语言不同而又心急的玩家来说是不容易坚持下来的。雨宫庆太的独有人设在本作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古怪中透出一丝憨态的风格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借助SS强大的2D图像表现力,将玩家带进一个真正的童话世界,相信所有玩过的人都会有过目不忘的感觉。
    不过游戏虽然在SS停产后的总评中被评为最佳冒险类游戏第二位(第一位是“樱大战2”),但是销量却完全提不上台面,总共不到4万的成绩甚至连销量榜都没有上过,那些沉迷于DQ的数百万玩家似乎压根就不知道这个游戏的存在一般,对此,到底是怪ENIX拿SS当试验还是怪SS的用户层面,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本作至今为止依然是只有SS才能玩到的作品。
    经典度:6
    推荐度: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世嘉观览车大赛
英文名:Sega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
厂  商:SEGA
机  种:SS
发售日:1997.11.27(J)/1997.11.30(U)
类  型:RAC

    这是在MODEL3已经问世之后世嘉AM3研利用MODEL2主板开发的赛车新作,这样的成熟作品对于本来移植MODEL2就感到吃力的SS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过有着“世嘉拉力”的移植经验,加上制作小组宣称使用了新的技术,这款SS版长期以来依然是猪头倍加期待的赛车游戏——尤其是看到街机版的出色表现。
    但是游戏的实际效果绝对是个败笔:相比街机版,SS在画面解析度、帧数以及发色方面显得十分寒碜,除了画面上多边形破碎现象控制得较好外,很多地方甚至连当初被普遍恶评的“梦游美国”都比不上,简直令人怀疑开发人员是否真正用心去做了(实际上SS上最后几个MODEL2移植作都有这样的问题)。由于当时SS版“VR战士3”制作计划依然还在,加上TECMO的“生与死”的出色表现,猪头实在是很希望本作能够延续SS在赛车大作方面的强势,可惜……
    本作唯一的优点就是有AVEX参与的音乐制作,可以选择街机版原音和AVEX混音版的音乐,这也是SS一直以来唯一可以领先于MODEL2的地方。至于对应0137模拟手柄的操作性方面,SS倒是从未失过手,因此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游戏获得了FAMI通30分银殿堂评价,销量也达到了13万,这个成绩相比年初的“梦游美国黄金版”并不差,可见世嘉街机核心玩家的支持度还是很高的,MODEL2的辉煌即使在SS上缩水成这样依然有人捧场,相反后来DC能够完美再现NAOMI的时候,就已经得不到多少支持了……
    经典度:7
    推荐度: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泡泡交响曲
英文名:Bubble Symphony
厂  商:TAITO
机  种:SS
发售日:1997.11.27
类  型:ACT

    这是1994年在街机登场的作品,应该算是正统的“泡泡龙”2代(之前的名作“彩虹岛”只能算是“泡泡龙”的外传作品,至于FC版的“泡泡龙2”,就别提了)。游戏的玩法与正统“泡泡龙”完全相同,玩家要在版面内消灭全部敌人才可以过关。由于是经历8年时间才正式推出的新作,游戏的画面远远超过了前作,鲜艳亮丽的背景完全不亚于当时的同类作品,而游戏中除了敌人的数量、宝物的种类大大增加外,BOSS的演出也更加精彩,相应的,泡泡龙也追加了可以吐出多个泡泡的本领。
    这款作品的SS版依然是独占版本,如同之前的“黑色合金”、“电梯大战 回归”以及后来的“河马大冒险”一样,并且同样是由TAITO下属子公司VING负责发行的。游戏的素质自然是比街机版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次世代主机来说,这样的支持双人同时进行的动作类游戏实在是太珍贵了。
    此前猪头已经多次说过,TAITO自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就没有再亲自为SS发行作品,全部都是由其他公司负责,除了VING之外,“普利路拉”和“火线狙击”交给了XING制作“街机回廊”,“逆鳞弹”是VIRGIN,“镭亚战机2”是MQ,“究极虎2”是NAXAT,“仙窟活龙大战”也由NEVERLAND来发行,姑且不论原因为何,至少从这些作品来看,TAITO对SS还是够意思了。
经典度:3
推荐度: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神秘医院
英文名:R?MJ: The Mystery Hospital
厂  商:BANDAI
机  种:SS/PS
发售日:1997.11.27(PS)/1997.12.18(SS)
类  型:AVG

    以“D之食卓”为代表的CG播片式AVG,自从“生化危机”出现之后就开始走向没落。不过这一类型并没有立即消失,SS的“月花雾幻谭”和“异灵”就是其中的代表性杰作,而这款“神秘医院”,则可以说是此类型的最后两部较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另一部是同样跨平台的“玛莉亚”)。
    本作的故事在一个医院展开,这里发生了离奇的死亡事件(很“D之食卓”啊),玩家被困在医院中,而病毒却正在蔓延。从题材来说还是比较符合AVG的氛围的,游戏中的CG播片素质也要比“D之食卓”胜出不少,发色数、流畅度和解析度都有所提升,但是与此同时在音效方面的表现远远不及后者,甚至于,这游戏似乎就没有做音效……此类型作品向来在操作性上就严重缺乏,这也还罢了,对于渲染气氛来说极为重要的音乐音效居然被忽视到这种地步,就很难理解了。看看制作厂商,BANDAI……谅解一下吧……
经典度:5
推荐度: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恶魔城 漆黑前奏曲
英文名:Akumajou Dracula: Dark Night Prelude / Castlevania Legends
厂  商:KONAMI
机  种:GB
发售日:1997.11.27(J)/1998.3.11(U)
类  型:ACT

    在PS版“月下夜想曲”获得极大成功之后,KONAMI趁势推出了沉寂多年的掌机版新作,而且连名称也跟随了“月下”的风格。当时KONAMI同时宣布了GB版“恶魔城 漆黑前奏曲”和“大盗五卫门 黑船之谜”两款系类新作,还是很让猪头振奋的。
    本作讲述的是贝尔蒙特家族最初的故事,年代设定在1475年,主角是扎着马尾辫的17岁女英雄索妮娅(她就是FC版“恶魔城传说”主角特里沃的姐姐,而特里沃则是系列经典主角西蒙的爷爷)。游戏设有两个难度,选择简单的话,索尼娅的鞭子一上来就可以发出火球。相比GB版前两作,本作无论是流程还是宝物数量都要充实许多,而且加入了漂亮的剧情特写画面。游戏共有五关,但是设计了两种结局:在第五关进入隐藏版面得到十字架再返回第五关消灭伯爵才能见到完美结局。不过游戏本身的画面包括音效、操作感依然没有太大的进步,感觉上与2代似乎就是一个引擎,这与玩家的预期相去甚远。
    当然,本作对于系列剧情的贡献还是不小的,索妮娅在这里就曾经遭遇伯爵之子阿鲁卡多,而此后在FC版“恶魔城传说”中,阿鲁卡多也成为了特里沃最强力的伙伴,KONAMI对于“恶魔城”系列剧情的演绎,倒是要比CAPCOM在“生化危机4”中的尴尬表现要漂亮得多。
    经典度:6
    推荐度: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激斗机器人
英文名:Gekitou Power Modela
厂  商:CAPCOM
机  种:GB
发售日:1998.11.27
类  型:FTG

    本作的发售日在GBC推出之后,但游戏本身依然是黑白GB的卡带。游戏中玩家需要带着自己的机器人不断的参加各种比赛,依靠赢得比赛的奖金来对机器人进行改造升级,以应付更强的赛事。比赛的方式是正统的一对一FTG,而这一次CAPCOM在操作方面的表现要比3年前那款悲惨的GB版“街霸2”出色得多,无论是动作的流畅度还是判定的精准度都比较令人满意,唉,如果当初“街霸2”是这样的水准,那该多好……
经典度:3
推荐度: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DC
英文名:Dreamcast
厂  商:SEGA
机  种:DC
发售日:1998.11.27
类  型:硬件

    DC作为SS的后继主机,是世嘉最后的希望(当然当时来说无论是世嘉还是玩家都不这么认为)。世嘉总是率先发起硬件升级的争斗,而这一次由于N64在前,DC则提出了128位的口号——实际上只是4个32位处理器SH4的并行处理而已,但也从此模糊了处理器的位数概念,这倒是世嘉的一大贡献。
    DC的处理器是SS的升级版SH4,主频是202MHz,比之N64高出了一倍,比PS更是有6倍的优势。8MB的显存、可以处理每秒300万多边形的指标让玩家对于完美移植MODEL3大作充满了信心,以往那些只能在街机厅边玩边流口水的作品终于可以在家里玩到了啊!DC游戏的载体是高密度的GD-ROM,并且直接支持VGA高清输出,画面效果十分锐利(这一点可以说是直到XB360时代才全面超越的),还有着可视记忆卡VMS和标准网络接口,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优势。由于使用了WINDOWS CE操作系统,使得游戏的开发相当便利,而SS时代的大部分厂商也都加盟了DC,CAPCOM更是成为了中坚力量,甚至连从未给SS做过游戏的NAMCO也参入了DC阵营,其前景可谓是一片大好。与DC互换的NAOMI主板更是取代了MODEL3成为了街机行业的主流,直到如今还有厂商利用这个主板。
    可惜尽管DC有着各种本可能获得成功的要素,但在君临天下的PS2无与伦比的气势之下,它还是失败了,而且败得比SS更惨,在日本一共只卖出270万台,全球累计勉强过千万。世嘉再也经受不起沉重的经济赤字压力,最终在2001年1月底公布DC停产,并彻底退出家用主机的硬件行列。
    猪头对于DC是非常欣赏的,来自NAOMI的街机移植作品无论是完成度还是游戏性都非常高,而且数量十分令人满意,以往SS移植MODEL2的尴尬局面一去不复返了;CAPCOM与SNK的对战游戏依然充实;卷轴射击游戏虽然不像SS那么火爆,却一直坚持了很长时间(直到最后);更少不了“莎木”的情结。当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DC那大概是空前绝后的D版技术了:甚至连游戏载体都改成了CD-ROM,却完全不需要改机!至于不满之处,主要就是手柄了:向任天堂申请授权使用的十字键相当生硬,右边的4个按键也远远没有SS方便,打街霸严重不爽啊!不过模拟摇杆和L、R键感觉不错,甚至比PS2、GC和XBOX三大主机的表现还好。
    经典度:9
    推荐度: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VR战士3
英文名:Virtua Fighter 3TB
厂  商:SEGA
机  种:DC
发售日:1998.11.27(J)/1999.10.14(E)/1999.10.18(U)
类  型:3D FTG

    “VR战士3”作为MODEL3主板的代言人,其进化程度和专业程度可以说是迄今为止3D FTG的一个标尺:如果说VF1是原始的多边形,VF2是漂亮的多边形,VF3则是几乎看不出多边形;如果说VF1是初级的3D打击定义,VF2是完善的3D打击定义,VF3则是真实的3D打击定义——本作中所有的攻击遭到防御或者破招时,动作都会被强制中断,例如回旋踢如果被防住,动作就会半途中止,这样的真实设定目前为止也只有VF3有过,连后来的VF4也改成了这种情况下动作依然会继续完成。也正是由于在这方面过于专业,游戏并没有延续前作GAMEST大赏的光辉,仅仅获得了当年的最佳画面奖。
    这部作品原本被宣布会移植到SS,但是经过了长期的痛苦开发后,铃木裕最终表示“由于我们判断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标准”而放弃了SS版的制作计划,并随之转投了DC。自然,游戏的移植度就成了广大玩家衡量DC机能的一个标准,要向世人证实DC拥有完全再现MODEL3主板的实力。从DC公布的硬件指标来说,是完全凌驾于MODEL3之上的,NAOMI街机的很多表现也确实胜过了MODEL3,不过猪头当时也就预料过DC版的VF3应该达不到完美移植的标准——因为MODEL3是世嘉街机部门的骄傲,世嘉内部的派系纷争注定了MODEL3不会在家用机得到完美的再现,否则无异于扇了街机部门的耳光。
    本作的实际表现也确实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多边形处理、背景描绘等细节上相比街机版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当然,比起4年前SS版初代的移植度已经高出许多了。由于街机版已经是两年前的作品(组队战版本是1997年推出的),玩家对于两年后世嘉依然不能在家里完全再现街机版的效果颇有微词,而游戏本身的仓促上阵也显示出世嘉的准备不足:居然连家用版本标准的对战模式都没有加入(这个是日版的情况,海外版进行了修正)!实际上负责移植的并不是AM2研本身,而是元气公司,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了世嘉的态度。FAMI通给本作打了36分的白金殿堂,与当年SS版初代是一样的,但由于DC主机的普及度,游戏最终销量只有40万,从软硬比来看倒是与SS版初代很接近。
    在本作之后,DC上正统的MODEL3移植作品就只有3部:“世嘉拉力2”、“GET BASS”和“格斗之蛇2”而已,“VR射手2”、“电脑战机2”等都是NAOMI改版的移植版,而玩家们翘首以待的“SCUD RACE”、“梦游美国2”、“哈雷戴维森骑士”、“LE MANS 24”、“SPIKEOUT”、“OCEAN HUNTER”等巨作,终究没有在DC上见到。
    经典度:7
    推荐度: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班卓与卡修大冒险2
英文名:Banjo to Kazooie no Daibouken 2 / Banjo-Tooie
厂  商:任天堂
机  种:N64
发售日:2000.11.19(U)/2000.11.27(J)/2001.4.12(E)
类  型:3D ACT

    这是1998年底N64软件大反击的主力军之一“班卓与卡修大冒险”的续集。前作曾经被宫本茂亲自评定为可以作为”超级马里奥64“继承者的佳作,RARE的制作功力确实是不容忽视。本作继承了前作的特色,玩家依然需要适时的切换角色来应付不同的局面,全3D的场景更加漂亮精致,帧数方面也十分流畅,此外还追加了4P分屏对战的新模式。不过班卓熊和卡修鸟这对搭档显然没有任天堂的招牌角色大金刚那样受欢迎,游戏在日本销量是28万,全球累计150万,不到前作的一半,因此至今RARE依然没有让这个系列复出——这是猪头在2007年的说法,2008年11月,该系列的第三作已经在XB360上出现了,希望RARE也能借此再度焕发活力。
    经典度:5
    推荐度: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恶魔城 无罪的叹息
英文名:Castlevania / Castlevania: Lament of Innocence
厂  商:KONAMI
机  种:PS2
发售日:2003.10.21(U)/2003.11.27(J)/2004.2.13(E)
类  型:3D ACT

    这是继N64版“恶魔城 默示录”系列之后,“恶魔城”再度3D化的实验性作品,也是该系列进军PS2的首个作品。
    游戏依然由IGA担任制作,小岛文美负责角色设定,而故事则是整个系列的最初章节——1094年,比“漆黑前奏曲”还要早。本作的主角是拥有男爵称号、实力强大的的东正教骑士利昂·贝尔蒙特,由于未婚妻莎拉被吸血鬼掳走而前往恶魔城,却不料莎拉已经被吸血而即将魔化,为了打倒吸血鬼,莎拉用鲜血对圣鞭进行了洗礼,这也就是贝尔蒙特家族一直流传后世的VAMPIRE KILLER的来历……
    游戏采用了类似“鬼泣”的视点,制作人自己也表示本做很多地方是借鉴了“鬼泣”(实际上同类作品中能够脱离“鬼泣”框架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只有“忍者龙剑传”和“战神”这样级别的才称得上成功的例子)。玩家可以从5个地区中任意选择其一来攻略,鞭子除了攻击之外还可以作出荡秋千等动作,华丽的连续技手感还算不错,副武器和魔导器的设定依然健在,而最为玩家所热衷的地图完成度也保留了下来。不过本作中值得探索的地方明显偏少,场景重复感也比较高,加上不能自由转换视点,经常在似曾相识的地方跑来跑去容易让人产生烦躁感,也难以让人有重复进行的欲望。很多玩家对于此次3D化都感到失望,而从两年后的续作“暗黑的诅咒”来看,系列3D化的结果也确实不尽人意,相对来说,游戏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倒还不失系列的一贯水准。本作的FAMI通评分是31分,销量是6万。
    经典度:7
    推荐度: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零 红蝶
英文名:Zero: Akai Chou / Fatal Frame II: Crimson Butterfly
厂  商:TECMO
机  种:PS2
发售日:2003.11.27(J)/2003.12.10(U)/2004.4.30(E)
类  型:AVG

    两年前恐怖大作“零”的续集,也是迄今为止系列中口碑最高的一作。本作对于系列的剧情背景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描述,神秘的村落、古老的传说、黄泉的入口、残忍的祭献,这些要素的完美结合成功的营造了游戏的恐怖氛围,主角换成了天仓茧和天仓零姐妹,二人来到皆神村附近游玩,茧因为被红蝶所吸引而进了村子,并由此拉开了皆神村传统的“红贽祭”封印仪式新的轮回。在最后零终究还是没有逃过宿命的安排,亲手杀死了姐姐的结局更是把这种压抑感推向了极致。“零”系列完全体现了日式文化的细腻风格,选择少女作为主角、也就是恐怖侵害的对象,很容易让玩家产生保护主角坚持下去的欲望,轮回理念的应用更让玩家对于游戏中的敌人也产生同情,在这方面,猪头感觉要比“寂静岭”和“死魂曲”系列做得更加出色。
    作为系列最大特征的灵力相机拍摄系统在本作中得到进一步强化,玩家将可能同时面对多个恶灵的袭击;封印设定的出现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游戏的惊悚度,更对剧情的完善有着作用。游戏的画面效果相当优秀,音效搭配丝丝入扣,虽然恐怖氛围较之前作略有下降,但从剧本到流程安排都更加精彩,CG演出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首天野月子主创并演唱的主题曲“蝶”也是经典之作。游戏的FAMI通评分是33分,次年推出了XBOX移植版,并加入了姐妹俩一起脱出的完美结局。
    经典度:7
    推荐度: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山脊赛车 进化
英文名:R: Racing Evolution
厂  商:NAMCO
机  种:PS2/GC/XBOX
发售日:2003.11.27(J)/2003.12.9(U)/2004.4.2(E)
类  型:RAC

    作为PS系主机传统首发作品的“山脊赛车”系列,与PS2同期推出的“山脊赛车5”无论是销量还是评价都维持了系列的一贯声誉。而NAMCO实行跨平台战略后,这款“山脊赛车 进化”紧随“刀魂2”进行了PS2、GC和XBOX三大平台的同时发售,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如果不是游戏的名称,单单看画面,真的很难相信这会是“山脊赛车”,至少,系列前5作对猪头来说都是可以一眼就看出来,本作完全没有那种感觉。而上手玩一下,也完全没有以往系列那种爽快而夸张的甩尾动作,车辆总感觉沉甸甸的,要说这个是“GT赛车”的某个新作,那倒是比较符合。
    本作中比较强调的就是故事模式了,游戏的主角速水蕾娜不同于之前的永濑丽子和深水蓝,她并不是偶像派的赛车女郎,而是一名真正的车手——当然,这需要玩家来帮助她达成,刚开始她还仅仅是一名有着很高赛车天赋的车队医生而已。在剧情模式中,蕾娜将与已经是优秀车手的对手吉娜展开角逐并逐渐成长。此外,游戏当然还设有任务模式、挑战模式、对战模式以及街机模式。画面表现方面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车身建模扎实,光泽也做得有模有样,但是锯齿比较严重;至于赛道的风景倒是不错,只是这样的风景玩家在“GT赛车”或者“极品飞车”系列中早已是司空见惯,可以说是全无特色。FAMI通指给本作打了32分,这是向来以白金殿堂为豪的该系列最低分,游戏的三版本累计销量也不到15万,这个跟斗栽得比“铁拳4”还要大。
经典度:6
推荐度: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众高尔夫4
英文名:Minna no Golf 4 / Hot Shots Golf Fore!
厂  商:SCE
机  种:PS2
发售日:2003.11.27(J)/2004.8.17(U)/2005.9.23(E)
类  型:SPG

    SCE在PS2时代还能剩下的拥有百万号召力的品牌,除了GT之外,就只有“大众高尔夫”系列了。对这个系列猪头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就像“口袋妖怪”一样,换一换场景和角色,稍微调整一下系统,就可以卖个百万。虽然本作与不少的所谓“大作”同时推出,但FAMI通36分的白金殿堂评价和CESA年度优秀赏却不是谁都能得到的:这是该系列继去年的“大众高尔夫网络版”之后第二次进入白金殿堂,也是2003年末发售的游戏中唯一入选CESA优秀赏的。游戏的销量是134万,比前作并不逊色,完全没有辱没系列的声誉。
    只可惜游戏到了PSP和PS3上,就无法再维持这样的局面了:PSP版“大众高尔夫携带版”迄今销量只有61万,PS3版“大众高尔夫5”更是只有49万,虽然在所属硬件上已经是名列前茅的成绩,相比前作却下降得令人心寒,这倒与当初“生化危机”转投GC的情况颇有些相似……
经典度:6
推荐度: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荒野兵器F
英文名:Wild Arms Alter Code: F
厂  商:SCE
机  种:PS2
发售日:2003.11.27(J)/2005.11.15(U)
类  型:RPG

    “荒野兵器”是SCE三大RPG系列中风格最独特、评价最好的,在系列的3代登场PS2之后,很长时间不见新作的动静。而SCE在2003年忽然一口气公布了两款系列新作的消息,这就是正统的4代与这款“代号F”。
    本作并不是全新的作品,而是系列初代的重制版。既然是重制版,游戏当然会大幅增加内容,游戏的画面实现了全面的3D化,可以随意旋转视角,角色也变成了正常比例,并加入了语音效果。此外尤为重要的就是主角由原作的3人增加到了6人,因此事件的数量和流程可以说是全面更新。当然,经典的片头动画以及口哨主题曲也不会缺少。本作获得了FAMI通33分的评价,甚至要比之前的3代和后来的4代更高,15万的销量虽然比不上3代,与系列的4、5两集倒是差不多。
经典度:5
推荐度: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鬼武者无赖传
英文名:Onimusha Buraiden / Onimusha Blade Warriors
厂  商:CAPCOM
机  种:PS2
发售日:2003.11.27(J)/2004.3.24(U)/2004.6.4(E)
类  型:3D FTG

    在“鬼武者3”推出之前,CAPCOM先来了这么一个调味剂,倒还是喜爱这个系列的玩家一个不错的选择。本作的类型比较接近“任天堂群星大乱斗”,同样是可以4P在一个场地内进行混战的热闹作品,而登场的角色自然是包括了系列中登场的知名人士:明智左马介、枫、柳生十兵卫、阿邑、安国寺惠琼、杂贺孙市等等,甚至连足轻头这样的杂兵也可以使用(真的会有人愿意用这种货色去打阿邑么?)。在打击的判定以及系统设计等方面,有着CAPCOM作保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对于玩家来说,能够让金城武和松田优作同场竞技就已经是幸事了。本作的FAMI通评分是29分,销量只有7万,CAPCOM在那一年的霉运依然笼罩着……
经典度:5
推荐度: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喧哗军团
英文名:Gotcha Force
厂  商:CAPCOM
机  种:GC
发售日:2003.11.27(J)/2003.12.3(U)/2004.2.20(E)
类  型:3D ACT

    这是CAPCOM在“新作五连发”之外又专门为GC开发的作品。游戏中玩家可以控制己方的机器人部队与对手大打出手,虽然都是些玩具模型之类,但操作起来并不比CAPCOM的“机动战士高达 联邦对基翁”逊色多少,而支持4P分屏对战的热闹程度更是非后者所及,这倒是有些类似DC神作“闪灵悍将”了。除了打斗之外,玩家还可以获得零部件来改装自己的机器人,而机器人的种类在200种以上。本作的FAMI通评分是29分,销量不到2万……这个倒是也和“闪灵悍将”差不多……
经典度:3
推荐度: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梦幻之星网络版1+2加强版
英文名:Phantasy Star Online Episode I & II Plus
厂  商:SEGA
机  种:GC
发售日:2003.11.27(J)/2004.9.15(U)
类  型:A.RPG

    PSO是以网络联机为主要乐趣作品,也是家用主机上第一个成功的网络游戏。不过对于国内很多没有条件享受家用机网络服务的玩家来说,游戏的GC版以及后来的XBOX版所提供的4P分屏合作模式也是足以令人流连往返的。猪头就曾经和朋友在XBOX版上花费了数千小时,至今也没有拿到魔弹弓、天罚这样的神器呢。
    但是之前的GC版和XBOX版存在一个相当严重的不足:那就是游戏在单机模式下最多只能完成武器的冶炼,而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合成,因为单机模式下没有合成武器的场所所在的版面。猪头在XBOX版中收集的大量PD(PHONTON DROP)也只能这样作废,很多装备也因此无法入手。而这款PLUS版可以说就是针对这一不足推出的,其最大的加强之处就是追加了以往只有在线模式才能玩到的东天之塔和西天之塔两个版面,这里正是合成武器的所在。不过这次是只有GC版的,XBOX就没有这个福分了。而当时来说,无论是PSO还是GC的网络环境都已经到了末期,本作的销量也只有2万而已。
经典度:5
推荐度: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梦幻之星网络版3卡片革命
英文名:Phantasy Star Online Episode III: C.A.R.D. Revolution
厂  商:SEGA
机  种:GC
发售日:2003.11.27(J)/2004.3.2(U)/2004.6.11(E)
类  型:RPG

    在前作加强版推出的同时,世嘉再次为GC的网络业务做出了最后的贡献。这款PSO第三章在剧情、画面、角色包括场景都继承了前作的风格,不同之处就是如游戏标题所表明的:卡片革命。本作是一款完全以卡片战斗为主的作品,进入战斗后,玩家要在固定的作战区域内合理的使用卡片来克敌制胜,而不同的敌人身上会随机掉落不同的卡片。因为当时世嘉在街机上使用GC互换主板TRIFORCE开发的“阿瓦隆之键”也同样由于卡片战斗系统和联机合作而大受欢迎,在家用机上做出这样的革新也是值得赞许的。只是GC的网络环境使然,本作虽然得到了FAMI通32分的评价,最终也只有不到3万的销量,甚至于在北美也不到5万,这大概也是后来的“梦幻之星 宇宙”终于选择了PS2的原因。
经典度:5
推荐度: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勇者斗恶龙8天空、碧海、大地和被诅咒的公主
英文名:Dragon Quest VIII: Sora to Umi to Daichi to Norowareshi Himegimi / Dragon Quest VIII: 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
厂  商:S.E
机  种:PS2
发售日:2004.11.27(J)/2005.11.15(U)/2006.4.13(E)
类  型:RPG

    DQ8在2002年底终于确定在PS2平台发售,可以说已经宣告了上一代主机竞争的胜负。而由于SQUARE和ENIX的合并,也使得游戏没有再延续前作的超级延期,终于第一次做到了按期发售。
    游戏交给了曾经制作PS2白金殿堂作“暗黑编年史”的LEVEL5开发,画面上使用了比该作更加先进的卡通渲染技术,平滑而色彩绚丽的图像十分养眼,更是把鸟山明的绘画风格表现得活灵活现。玩家在画面上能够看到的远方都是可以达到的,广袤的大地、宽阔的海洋、无尽的天空,庞大的世界竟然能够任由玩家周游,令人感到震惊。本次的剧情也继承了系列一贯的平和特色,主角甚至可以被无视的设定堪称大胆,而作为副标题出现的被诅咒的公主竟然就是一开始遇上的白马也着实令人意外。游戏再度显示了国民RPG的深厚根基,不仅被FAMI通评为系列最高的39分,而且首发就超过了230万销量,年内就突破了330万,轻松成为PS2主机日版游戏的No.1。游戏最终达成了362万销量,仅次于3代和7代,全球累积为469万。
    PS2在2004年末所准备的强大阵容是非常罕见的:DQ8、MGS3、重生传说、GT4在一个月内登场,这4个游戏就达成了600万以上的销量,这样的成绩对家用主机来说只有1995年的SFC做到过,而其目的很明显是力图为PSP助阵,压制先发制人的任天堂NDS。谁能想到在这样的形势下,两年后DQ9竟然会选择PSP的生日之际“叛逃”呢……
    经典度:8
    推荐度: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你知道吗?我是连南在线的潜水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