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x
<p> <a href="http://yc.sohu.com/bookinfo-7440.html" target="_blank"><font size="6">南天飞雷</font></a><font size="6"> </font></p>
<p><font size="6"> </font><font size="4">作者:罡风 </font></p>
<p><font size="4"> <font size="4"> 南天飞雷――红色游击支队传奇 1946年,根据“双十协定”,东江纵队、珠江纵队北撤山东。中共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留下200多名武装精干力量潜伏…… </font> </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 <font size="6">第八章中奸计寨岗喋血,慷就义蔷薇不落</font></p>
<p><font size="4"> </font></p>
<p><font size="4"> “冯老大,好想你啊。”麦永坚一进门,就把冯光紧紧抱住,“我们留在阳山的同志都在担心挺进队伍的安全,听说你们顺利完成播种的任务,又回到阳山,我们别提多高兴了。同志们特地叫我来看望你、政委和飞雷队的同志。”<br/><br/> “我们也想你们啊。”冯光也用力回抱了一下,“你们留在阳山也打得不错啊。”<br/><br/> “还行。”麦永坚见冯光仍抽着他的烟斗,忙从口袋里摸出两包烟,“知道你爱抽烟,给你带上点战利品。”<br/><br/> “呵,还是‘哈德门’啊,好久没闻这种香味了。”冯光接过烟在鼻子上用力地嗅了嗅,然后拆开,给在场的每个人散一支,“大家都来尝尝,这可是老麦他们的战利品。”接着,他拿起另一包,交代江仔给机枪班送去,他们抽足了烟好打仗。<br/><br/> 冯光点上一支,美美地抽上一口,对麦永坚说;“来,给我说说这段时间你们阳山大队的战斗情况。”<br/><br/> 麦永坚喝了口水,说:“我简单介绍一下。9月中旬,你们刚离开东坑坪进入连县不久.阳山抗征队就发展到小北江江边的界滩,开始准备在界滩建立税站。我们首战界滩护航队.俘敌10多人,缴获长短枪10多支,把没收的粮食全部布给群众。9月29日,袭击下坪九甲庙的集结队,俘小江乡副乡长兼集结队长伍鸿儒等官兵40多人.缴获长短枪40余支,与人民为敌的伍鸿儒被就地处决,其余经教育后释放。更过瘾的是阳山卸任县长黄渊,从县城坐船上连县,船经界滩河边的花车被我们伏击,毙伤其卫兵六、七人,黄渊逃脱。这一仗政治影响很大,群众奔走相告;抗征队真行,县长也敢打。”<br/><br/> 冯光一听,连连点头:“你们在界滩建立税站,连打几个胜仗,好,既解决了部队经济上的困难,又鼓舞了群众。再讲,再讲。”<br/><br/> “10月上旬,我们胜利袭击了黄坌乡公所,俘自卫班20余人,缴获长短枪80多支,没收了反动乡长蔡观贤的财产。”麦永坚继续说,“收获最大的一仗是10月12日,杨青山、张源武工队,截获国民党军粮船13条,共载大米30多万斤,全部分发给群众。我们发动几十条村庄近千名群众,搬运了两天一晚,群情激昂,欢天喜地,欢庆胜利。阳山部队连续取得胜利,军威大振。群众参军热情高涨。”<br/><br/> 冯光听着,高兴地一拍烟斗,说:“在两个月时间,阳山部队做了许多工作,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发展壮大了。这么快取得如此大的成绩,这是我们离开阳山向连县挺进时意想不到的。”说到这里,他把话题一转:“我们在总结你们迅速发展壮大,牢固地站稳脚跟的经验的时候,也应清醒地看到,阳山人民武装力量分布不平衡,武装斗争偏于阳山西北角,局限于小江,黄坌,西江,菜坑一带,敌人可以集中力量专心一意包围、封锁、清剿、扫荡我们,使我处于孤立作战之中。这种局面在刚开始武装斗争的初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长此下去,必须努力打破局限在一隅,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要设法向东发展和英阳乳边连结起来,向西南黎埠、寨岗发展和广宁老区连结起来;西南站稳了,自东发展到太平七拱、东山、杜步与英清边连结起来,这样将使敌人处于两面作战背腹受敌十分不利的局面之中。我们将从孤处一隅作战变成南北东西四面夹击敌人,使其分散兵力顾此失彼。你看怎么样?”<br/><br/> 麦永坚听了,连称冯老大看得高、想得远,难怪战士们都说冯老大是个军事奇才,部队的“军胆”。他从冯光的话里听出部队要派支队伍到寨岗一带开辟新区的意图,马上表达:“冯老大,就让我带猛虎中队去开辟新区吧,保证完成任务。”<br/><br/> “你这个机灵鬼,满脑子就是打仗。”一旁的周明点头说,“好,我同意打寨岗。我给你们作了估计,一是打寨岗后,可能站得住脚;二是打了后就将队伍带回来,然后派武工队下去。三是敌人可能调阳山东部的兵力来拦截,你们可以退回广宁,坚持战斗。现在,你们最大的困难是什么?”<br/><br/> 麦永坚想了一下,说:“主要是枪弹有困难,最好配一支机枪。”<br/><br/> 周明当即表示:“目前部队机枪少,难以调备,可以给你一些黄金和港币,必要时设法买枪。我这里有几个当地地党的名单,转给你,可取得他们的帮助。”<br/><br/> 冯光见打寨岗的事定下来,想放松一下气氛说:“你这个麦仔,总想打仗,两个月未见,也不怕冷落我们的朱女。”<br/><br/> 正说笑着,一个20岁左右的女战士进来,她叫朱永仪,聪明灵敏,长得结实而秀气,有一张红润开朗的笑脸,初次见面就容易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br/><br/> 朱永仪,字啬薇,广东台山人,生于医家门第,父亲曾参加过北伐战争,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外科医生。永仪1944年毕业于台山县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曾被组织上派往阳山县一间小学当教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永仪一家迁居香港,她在一间教会小学任教,并以教学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她是个女高音歌手,白天教学,晚上常到在港的“台山青年会”参加歌咏会,开展宣传活动,因而结识了麦永坚,两人很快坠入爱河。<br/><br/> 1947年,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动员在港的党员和革命青年回内地参加武装斗争。当时,永仪在香港生活比较稳定,父亲去世后,她和母亲相依为命,赡养年老的母亲责无旁贷。党组织安排她继续留在香港工作。但是永仪以革命利益为重,告别母亲,跟随麦永坚,从灯红酒绿的香港毅然来到广宁老区,参加武装斗争,在“飞雷队”任文书,和战士们一样过着缺衣少食的艰难困苦生活。由于她温柔敦厚,平易近人,善于做宣传工作,又是医家子弟出身,懂得一些医学常识,常给伤员看病,受到了战士和群众的喜爱,大家常亲切地叫她为“朱女”。<br/><br/> 朱女一听冯光在开她的玩笑,脸腾地飞起几朵红云:“冯老大,我不干,你这个司令员也拿人家开玩笑。”<br/><br/> 冯光反应道:“这回我明白了,刚才老麦一进来,口口声声说‘好想你’,原来这个‘你’,不是指我,而是指我们的朱女。”<br/><br/> 大伙听了哄然大笑,并闹着说,老麦,你和朱女这么久了,连喜糖都没请我们吃一个,这回乘胜利会师,一定要让大家甜一甜。<br/><br/> 麦永坚五尺几的汉子,被说得满脸通红,只会看着朱女憨笑。<br/><br/> 朱女和大家开玩笑惯了,变得倒大方起来,请客可以,但必须冯老大和周伯答应我一个条件。<br/><br/> 周明笑着说,什么条件,说出来听听。<br/><br/> 朱女收敛笑容,认真地说,我想离开司令部,到老麦的连队去,和战士们一块行军打仗。<br/><br/> 冯光听了,摆着烟斗说,这可不行。开辟新区,深入敌后,非常危险,女同志不宜参加,你还是随司令部行动。<br/><br/> 周明也反对说,是啊,你最近身体不适,还是以后再说。<br/><br/> 可是朱女态度坚决,说,最近我采用了不少野生中草药治理伤病员,治疗效果不错,部队深入敌后,危险较大,更需要懂医的人为他们服务啊。司令员你可别小看我们女同志,再大的危险我也敢闯。<br/><br/> 麦永坚也说,中队正需要一个卫生员,就让她去吧。<br/><br/> 冯光见他俩一再坚持,只好勉强答应了,并一再叮嘱麦永坚要保护好朱女的安全,不能有丝毫的闪失。<br/><br/> 朱女见冯光答应了,高兴得跑出去,到村头小店买了几包糖果回来。大伙又唱又闹的,为他俩办喜事。<br/><br/> 麦永坚、黄振带着60多人组成的“猛虎中队”于11月20日晚上,从阳山县小江乡的苦竹村悄悄出发的,夜渡过小北江,昼伏夜行,直插寨岗。 22日晚,队伍秘密来到深洞村驻扎。<br/><br/> 在深洞村,当地地下工作人员与部队取得联系。一个瘦高汉子握住麦永坚的手自我介绍说:“麦队长,我叫钟文浩,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寨岗乡自卫队副队长,这是你要的寨岗圩地图。”(寨岗,今属连南瑶族自治区——笔者注。)<br/><br/> “有你们的支持部队就有靠山了。”麦永坚高兴地说,“我们太想了解这一带的情况。”<br/><br/> “我掌握着寨岗乡自卫班的武装。我已布置好了,今晚只留下两个可靠的人看守乡府的枪支,其他人都让他们回家。部队可以行动。”<br/><br/> 听完钟文浩的介绍,麦永坚与黄振商量了一下,决定了打寨岗圩的行动。<br/><br/> 当晚天黑后,部队由深洞出发,翻山越岭,徒步走了七八个小时到达寨岗圩边。在寨岗桥头的交通要道设防线,麦永坚布置一个机枪班防守警戒,按原定计划,手枪班由钟文浩带路,前往乡府收缴了七支步枪、两支手枪和一批弹药。另一个班砸开了国民党设在都爷庙粮仓大门,仓内存放有征来的稻谷四五万斤。<br/><br/> 麦永坚决定,粮食全部分给群众。事先已由地党暗中通知的高滩坝、木良、称架、黎埠、高滩营、火凹、金鸡等村的农民一听欢天喜地,前来担谷,全部挑完。<br/><br/> 翌日凌晨三点钟,我部队从寨岗圩顺利撤往老虎村。寨岗圩这一仗,旗开得胜,影响较大,部队一下吸收了上百名新兵,壮大了队伍,开辟了中心岗、菜坑等新区。<br/><br/> 国民党阳山县长李谨彪,一直对南坪之战未全歼“土共”耿耿于怀,“土共”不仅没在阳山被剿灭,反而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如今又派队伍出现在河西,里应外合攻下寨岗乡公所,砸开粮仓分粮,这样下去如何得了。黎埠是国民党阳山县“模范乡”,全乡在国民党军队中当军官的人很多,仅团级以上的就有30多人,与黎、寨毗邻的大朗乡,正是广州卫戍司令李及兰和李谨彪本人的老家。如果不尽快把这股渡过小北江的“土共”剿灭掉,后患无穷。他亲自下令,重建寨岗乡公所,任命一个在国民党军队中当过师部军需主任多年的罗健中为寨岗“剿匪”主任兼乡长,罗亚怀为自卫班长,重组自卫队,命令黎埠、寨岗两乡的所有武装力量立即动员起来,主动寻找“土共”主力,不择手段,将其剿灭。<br/><br/> 于是,两乡闻风而动,放出耳目四处打听我军行踪,在交通路口、山坳设卡放哨,检查过往群众、客商。当时黎、寨两乡有组织的反动武装力量主要有:黎埠乡常备队一中队约100余人,有捷克轻机枪一挺,中队长黄公武,官僚反动地主刘晋丰集团私人武装约七、八十人,有捷克式和猪笼式轻机枪各一挺。队长刘志(刘晋丰家族骨干,兼任凤山村保长),隔江村杨姓地主武装40人,配有卡宾枪一支。寨岗乡府重新组成乡丁二三十人,他们配有手枪和七九步枪。黎埠“戡乱剿匪委员会”主任由退役国民党军队团长陈国良担任,他抽调了黎埠常备队和其他民团约150人,指定由其心腹老部下陈佩雄担任总指挥。<br/><br/> 12月8日,我部队驻在寨岗海螺墩村的梁木林、梁佛兰家。当日下午三时许,部队正在上军事课,哨兵发现约一二百敌人从驻地对面方向压来,鸣枪报警。麦永坚冲出课堂,指挥部队从屋背上山,不要慌乱。<br/><br/> 当我军行至半山处的一条横排小路时,敌人已赶到山脚,并用两挺机枪的火力向横排路进行阻击扫射我部队,麦永坚察觉后,叫战士停止前进,迅速拐弯到山背。这时,“哒哒哒”一阵机枪扫来,走在前面的第二排长莫发,被敌机枪击中大脚和胸部,他身上挂的米袋也被敌人的子弹打穿,胸前衣服、米袋染满了鲜血。他按住鲜血喷涌的胸口,咬紧牙关,忍着极大的伤痛,跳跃着越过危险地带,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掩护战友突围。<br/><br/> 他背靠土堆,半躺半坐,双手扶着伤口,对着同志们大喊:“前面的同志不要走得太快,后面的同志要跟上去,新同志不要怕!不要怕!”<br/><br/> 朱女见状,冒着弹雨爬到他面前,给他立即消毒和包扎伤口,尔后让几个战士用担架把他抬走。<br/><br/> 麦永坚命令部队抢占山头,压住敌人火力,与敌人展开激战。由于敌人有几百人的兵力,我方只有60多人,下午6时,麦永坚指挥队伍由海螺向白芒三洲瑶寨转移,夜间行军相当艰难,半夜才到达三洲顶驻扎。第二天晚向菜坑转移,白天在深山密林中隐藏了一天,这时传来僵耗,受伤后交给基本群众李苟伯治疗的莫发,由于缺乏药物,加上伤势太重,在李苟伯家去世了,大家闻之,悲痛不已。<br/><br/> </font><font size="4"><font size="4"><br/><br/> </font></p></font>
<p><font size="4">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7 18:13:2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