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开启左侧

寨岗周边地名归属来源

某某 2009-3-18 14:04:00

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微信登录

x
<font face="Verdana">
<p><br/>&nbsp;<br/>&nbsp;&nbsp; 寨岗镇(Zhàigǎng Zhèn)连南瑶族自治县辖镇。在县境东南部。据传太平军曾在境内金星龙岗上建营寨,故称寨岗。原为阳山县地。明万历年间(1573—1620)置永化乡,治永安。清乾隆年间(1736—1795)属洪潭司,并改称寨岗乡,仍属阳山县。1953年改属连南县。1958年成立寨岗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设镇。?&nbsp; <br/>&nbsp;<br/>&nbsp;&nbsp; 二所(Ersuǒ)在连南县城东南18.5公里。属寨岗镇。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五骑六姓”官兵之一的班姓在此屯军而成村落,时称“马槽屯百和冲军洞二所”,简称二所,并以此命村名。?&nbsp; <br/>&nbsp;<br/>&nbsp;&nbsp; 万角(Wànjiǎo)在连南县城东南22公里。属寨岗镇。含湾角、石塘墩、坝上、坝巷等8个自然村。清初建村,因寨岗河在此沿山麓拐弯,故称弯角。1963年取谐音改称万角。?&nbsp; <br/>&nbsp;<br/>&nbsp;&nbsp; 马鞍(Mǎ?ān)在连南县城东南20公里。属寨岗镇。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有梁姓自南海来屯军至此建村,以山为名。1974年,马鞍山曾出土新石器时期文物。&nbsp; <br/>&nbsp;<br/>&nbsp;&nbsp; ?阿高山(Agāoshān)在连南县城东南20.5公里。属寨岗镇。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李姓自嘉应州迁此。建村在山腰台地,地势较高,村前有2条山谷成“丫”形,故取“丫”高山为名。1956年改“丫”为阿,成现名。?&nbsp; <br/>&nbsp;<br/>&nbsp;&nbsp; 山联乡(Shānlián Xiāng)连南瑶族自治县辖乡。在县境东南部。瑶族。因境内多山,山山相连,故取山联名。乡人民政府拟驻白带(现暂驻阳山大山良〖SX)〗〖HT5〗)。原属阳山县地。民国31年(1942)属连南县。1957年设乡。?&nbsp; <br/>&nbsp;<br/>&nbsp;&nbsp; 寨南乡(Zhàinǎn Xiāng)连南瑶族自治县辖乡。在县境南部。乡人民政府驻秤架。因在寨岗之南得乡名。原属阳山县地,1950年属连南县。1961年成立寨南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设乡。?&nbsp; <br/>&nbsp;<br/>&nbsp;&nbsp; 吊尾(Diàowěi)在连南县城南28.5公里,白水坑河与石径河汇合处。属寨南乡。清中叶居民自连山等地迁此。聚落于桐油山北麓,村名吊尾。?&nbsp; <br/>&nbsp;<br/>&nbsp;&nbsp; 秤架(Chèngjià)在连南县城东南26.5公里,鲤麻顶山东麓。寨南乡人民政府驻地。清初,居民自嘉应州迁此。因附近有秤架山,形似秤架。村以山为名。&nbsp; <br/>&nbsp;<br/>&nbsp;&nbsp; ?深洞(Shēndōng)在连南县城东南28公里。属寨南乡。清末,居民自新丰、连山等地迁此。因四周山地较高,聚落深山洞田中,故得名。?&nbsp; <br/>&nbsp;<br/>&nbsp;&nbsp; 南岗乡(Nángǎng Xiāng)连南瑶族自治县辖乡。在县境中部。瑶族。乡人民政府驻黄东坪。南岗瑶语称“坑项”,意“保护柴草生长 ,砍一条、留一条”之意。原为连县地,民国35年(1946)属连南县。1957年设南岗乡,1961年成立南岗公社,社址驻南岗,1977年社址迁黄东坪,1983年改区,1987年设乡。?&nbsp; <br/>&nbsp;<br/>&nbsp;&nbsp; 油岭(Yóulǐng)在连南县城南11.5公里。属南岗乡。瑶族。是连南瑶族最早聚居的八排之一。明代已有人居住。原称游岭,游者,游动也,指瑶民走来走去都走在一起聚落山岭成村寨。游岭后谐音油岭。?&nbsp; <br/>&nbsp;<br/>&nbsp;&nbsp; 南岗(Nángǎng)在连南县城南15公里。属南岗乡。瑶族。是连南瑶族最早聚居的八排之一。据石墓碑推测,明洪武或嘉靖已有瑶人在此定居。原称行洋,瑶语hɑng44? hong53?(行项)①,意含“砍树时砍一条留一条”之意。后改行项为南岗。&nbsp; <br/>&nbsp;<br/>&nbsp;&nbsp; ①参见练铭志、马建钊、李筱文著:《排瑶历史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5页。&nbsp; <br/>&nbsp;<br/>&nbsp;&nbsp; 蜈公田(Wúgōngkēng)在连南县城东南16.5公里。属南岗乡。瑶族。清末,居民自油岭迁此,因附近有一山地形似蜈蚣,山麓有小片水田,称蜈蚣田, 并以此命村名。后简写成现名。?&nbsp; <br/>&nbsp;<br/>&nbsp;&nbsp; 横坑(Héngkēng)在连南县城南16公里。属南岗乡。瑶族。是连南瑶族最早聚居的8排之一。横坑是瑶语地名,意思是面对山坑的村庄。?&nbsp; </p>
<p>&nbsp;&nbsp; <font face="Verdana">孔门坑(Kǒngménkēng)在连南县城西南34公里,白芒河上游。属大麦山镇。瑶族。清末居民自后洞、大龙洞等地迁此。因村后有一石洞,称孔门。聚落在溪谷之中,俗称坑,故名。?&nbsp; <br/>&nbsp;<br/>&nbsp;&nbsp; 陈家洞(Chénjiādòng)在连南县城南31公里。属大麦山镇。瑶族。1960年居民自中心岗迁此。清中叶村有千户陈姓居民,因处山间洞田,故称陈家洞,又称千家洞。&nbsp; <br/>&nbsp;<br/>&nbsp;&nbsp; 黄甘坪(Huánggānpíng)在连南县城南27公里。属大麦山镇。瑶族。清中叶,居民自后洞、二梗迁此。原称黄金坪。据传,曾有一贩卖黄纸者经此,梦想此地有黄金,得黄金坪名。后因瑶民生活艰辛,觉村名不实,故改称黄甘坪。?&nbsp; <br/>&nbsp;<br/>&nbsp;&nbsp; 望佳岭(Wàngjiālǐng)在连南县城南20公里。属大麦山镇。瑶族。清中叶居民自南岗等地迁此。原称磨涅。传说因村中一老妇,每天清晨在门前推磨,很远即可望见。瑶语“涅”,即为“看得远、听得远”之意,故名。又因其地可远望寨岗老埠街,又称望街岭。1952年将街误写成“佳”,沿用至今。?&nbsp; </font></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来源<font color="#c60a00">广东省情信息库</font></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8 16:47:5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3-18 16:45:00
补上我们香车村:以前因为我们那里是生产香粉的地方,还有一辆风车的,所以叫香车(听老一辈是这么说的)
2009-3-17 20:50:00
<font size="4">我还不知道我那的新营村的来源呢!!有谁可以告诉我啊??</font>
2009-3-23 12:30: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3-23 20:56:00
<p>小妹是新营D??我家是你对面的。。嘎嘎&nbsp; 。。</p>
2009-3-25 14:44:00
我家对面?万角?
2009-3-25 14:48:00
<p>不对!你也在金中读书!那肯定是在新塘了!!</p>
2009-3-25 14:57:00
我是万角的,不过,很多地方我都不知在哪里
2009-5-9 09:3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7-5 14:00:00
12下一页
你知道吗?连南在线曾经一直遇到网络服务器的问题,现在都解决了,使连南在线真正的“再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