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南瑶族服饰刺绣】
连南瑶族服饰刺绣于2009年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刺绣是连南瑶族妇女特有的一种传统手艺,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瑶族流传着“沙腰妹(少女)爱绣花,不会绣花找不到婆家”的俗语。
相传隋唐期间,连南排瑶从湖南洞庭湖一带迁徙到连南黄埂(今涡水镇)定居,唐代刘禹锡《莫瑶歌》“蛮语钩輈音,蛮衣斑斓布”,描述了当时瑶族先民的语言和服饰。
连南瑶族服饰有17种,分为平装和盛装,因此瑶族刺绣的图案、内容十分丰富,有40多种,不同图案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情感。瑶族妇女刺绣不用打板、打图,反面绣正面看,世代靠口述手传。
连南排瑶盛装光彩华丽,按传统习惯瑶民一生只能穿三次,即结婚时的礼服,耍歌堂穿的盛装和去世后穿的寿服。因此,瑶族刺绣盛装充分体现了瑶族人民热爱生活、爱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也是瑶族文化的形态和载体,是瑶族文化的灵魂。
瑶族女孩一般从懂事始便学习刺绣。她们从母亲处讨得青色布、彩色绒线、针等,或聚在母亲身边,或在刺绣的姑娘群中,求教刺绣技巧。刺绣显示了瑶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们的刺绣品构图精巧、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尤其是近年来赢得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称赞、青睐和研究。如今,这些绣物搬上舞台,成为旅游、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艺术奇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