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开启左侧

用一句话安抚孩子的心

10希望孩子帮忙时

“我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可以请你帮个忙吗?”

“你可以帮忙规划一下全家的旅行计划吗?”

“你可以帮我一起挑选衣服,当我的造型设计师吗?”

不要用“以上对下”的命令式口吻和孩子说话。

确实说清楚为何需要孩子帮忙。

设法促进孩子拥有自主性。

“爸爸(妈妈)说的话,你都不听吗?”

“拜托你做这么简单的事,你有什么好不情愿的呀?”

“你至少也要帮忙做一点家事吧!”

让孩子通过家事发展责任感与自信心

你是否也常说“快给我过来帮忙啊”?但是父母这种单方面的强硬态度,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何况孩子可能也有无法帮忙的理由,所以,即使是自己的亲生小孩,还是应该以有礼貌的态度来拜托他,或是请孩子一起帮忙思考该如何解决问题才好。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个家里有正读初中一年级和小学五年级的两个儿子,爸爸正在计划全家的旅行内容,没想到儿子们知道后,竟然大力反对,理由是“当天学校有社团活动,而且还得去补习,再说全家一起去泡温泉,根本就很无聊”!最后孩子们甚至说:“你和妈妈两个人一起去就好啦!”不过,此时的爸爸极力压制住自己的情绪,只是好言对孩子们说:“要不然包括日期在内,就拜托你们帮忙拟定旅行计划好了!好不好?不过我还是很想去泡温泉。”结果如何呢?只见这两个儿子开始认真地从杂志和网络上查询相关数据,而且他们的调查能力简直惊人,不但找到了适合全家一起享受的温泉地,甚至连交通工具、周边的观光信息都搜集得非常详尽。

不必永远都由父母来策划大小事,偶尔放手让孩子去负责,你会发现孩子将因此信心大增,不但能从中得到成长,也会因为得到父母的信任而心生一股责任感与自信。这些都能帮助你与孩子巩固亲子间的信赖关系。

2011-5-31 18:36:21
11想试试孩子是否可以依赖时

“可以说说你的意见吗?”

“我有事情想找你商量商量。”

“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试着让孩子自行思考。

接受并赞同孩子的意见或感想。

基本上应站在对等的立场上与孩子进行沟通。

“这种做法行不通啦!”

“你这孩子还真是一点也不体贴。”

“你竟敢这样说自己的爸爸(妈妈)!”

让孩子思考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找孩子商量事情,大概是日本的父母最不擅长的一件事。根据某项以初高中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父母会找孩子商量事情的概率,美国为58%、中国和土耳其为46%、日本则仅仅为2.8%。美国的父母甚至会找孩子商量离婚的事情,例如——“我想和爸爸分手,你觉得如何呢?”但是日本的父母,却倾向于一辈子都将孩子视为一个“孩子”,哪怕这个“孩子”早已长大成人。

要让孩子成长,就不应该只是单方面地要求孩子顺从父母的意见,而是应该找孩子一起商量,趁机让孩子试着思考: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做才好?应该怎么想才好?这样一来,孩子才有办法切身地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因此努力地想出自己的答案来。

如果孩子说:“我觉得是爸爸自己有问题!”“我觉得这种想法已经太古板了!”这时爸妈不妨坦率地回答:“喔,是吗?”“原来你是这么想的!”接受孩子的意见其实并不难,而且也不是非得找出结论不可,只要跟孩子说:“你的意见很值得参考!”“还好我问了你的意见!”“谢谢你喔!”这种做法能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自己已经被父母认同,自然也比较愿意在生活中帮助自己的父母。

2011-5-31 18:36:36
12当孩子帮忙做完家事后

“变得好干净喔!”

“好像不是我们家喔!”

“你真的帮了大忙呢!

让孩子感受并乐于见到自己有用的一面。

让孩子认识到他也是这个家里的一员。

让孩子感受帮助家人的喜悦。

“叫你做点家事也是理所当然的啊!”

“你在这个家里可是白吃白住!”

“既然要帮忙做家事,就做得彻底一点啊!”

孩子不是住在家里的客人

让孩子帮忙分担一点家事,绝对是一件好事。常常有妈妈因为希望孩子专心读书考试,就不让孩子帮忙做家事,这其实是不对的。不管是打扫、洗碗盘、做饭,哪一种都可以让孩子帮一点忙,这是训练孩子独立的第一步。

不过,有一点绝对不能忘记,那就是在孩子做完家事后,一定要记得赞美孩子:“家里变得好干净喔!”“你帮了大忙呢!”如此一来,孩子就能感受到“被人感谢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知道自己也能派上用场,真是令人心情愉快!”这种感觉能让亲子之间都得到一种无以言喻的满足感,同时也能给予孩子学习的机会,明白唯有彼此确实传达给对方自己的心意,才有办法顺利发展人际关系。

有些妈妈不只是“款待”自己的孩子,甚至还会因为担心正在准备考试的孩子会不会没有夜宵吃而睡不着觉!但是,请爸妈别忘了,孩子并非住在家里的客人,提醒孩子“三明治已经准备好了,记得拿出来吃喔”或是“肚子如果饿了,就去冰箱里找东西吃”就行了!否则,不但无法培育孩子的独立性,将来孩子长大后,还会让孩子生活得更加辛苦。

2011-5-31 18:37:04
13想对孩子表达爱意时

“我会帮你加油的。”

“我很高兴有你这个孩子。”

“大家都很喜欢你呢!”

不要有太过夸张、不自然的表现。

重点在于体会孩子真正的心情。

如果有机会写信的话,不妨多加一句爱的语言。

“你为什么就是不能明白父母的心情啊?”

“我再也不爱你了。”

“你没回来之前,我怎么可能睡得着?”

不自然的表现,反而会让孩子敬而远之!

自己的孩子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的,但是我们却很难对孩子说“我爱你”、“我最在意你了”,或许这是因为东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所以,我们才会有迥异于欧美人的表达方式。像欧美人那样常常把爱挂在嘴边,随时都拥抱的方式,有时候真的很难在生活中实行。如果是小婴儿也就算了,但孩子毕竟会长大,总不可能永远将孩子抱在怀里。就算偶尔想要抱抱孩子,也会明显看到孩子腼腆地逃开,有些孩子甚至会觉得这样“好恶心喔”。

所以,不必非得向孩子“示爱”不可,尤其当孩子进入敏感的青春期时,他们会更容易害羞,如果此时父母采取一些太过夸大的表现,孩子只会退避三舍。爸妈应该体会孩子的心情,观察孩子的心境变化,再从旁给孩子加油、打气、支持、鼓励。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的表现”。

去出差、旅行,或是有必要写信时,不妨趁机在信上写一句类似“我最爱你了”的话语,这样一定能确实将你对孩子的爱,传达给孩子。

2011-5-31 18:37:32
14想对孩子表达感谢时

“谢谢你喔!”

“你帮了大忙呢!”

“老实说,我本来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呢!”

父母必须清楚知道,抱着感谢的态度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

父母也必须训练自己坦率说出“谢谢你”这句话。

感谢孩子时,要设法让孩子觉得被人感谢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你觉得这样打扫就叫做干净了吗?”

“早知道我就自己动手,也不必花这么多时间。”

“你总算还有一点用处!”

“谢谢你”是有助于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

当孩子帮忙把报纸拿过来、当孩子帮忙按了电视的遥控器、当孩子打电话回来报告“我现在要回去了”、当孩子问你“妈妈,你要不要吃这个”……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这些芝麻小事,如果父母都能确实地一一回应孩子“谢谢你”,相信没有孩子会觉得不高兴的。也唯有从平常就这样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学会获得别人帮助时,说一句“谢谢你”,并在最后成为一种自然的行为习惯。

亲子之间若能建立起这种随时感谢对方、也被对方感谢的人际关系,以后孩子在社会上才有办法非常自然地对别人表达感谢之意,同时产生一种“想要成为一个能被大家感谢的人”的想法。当家庭里培育出这种互相感谢对方的心时,家人们就能自然地说:“谢谢你!”“我好开心喔!”“太好了!”家人们的关系也会因此变得更好。

许多人一旦进入社会之后,似乎就很难对人说出感谢之词,所以,若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不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里,都能自然地说出“谢谢你”的人,就只能在家庭教育里落实,帮助孩子养成习惯。“谢谢你”这句话,绝对是有助于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之一。

2011-5-31 18:37:45
15要向孩子道歉时

“对不起!”

“我说得太过分了,是我不好!”

“我后来一直在反省呢!真是对不起喔!”

以谦虚的态度道歉。

该道歉时就必须道歉,不论对方身份如何,这样才是应有的基本态度。

“你可别丢了父母的脸!”

“不用我说,你也应该知道吧!”

“为什么父母非得跟孩子道歉不可啊?”

有自信的人,自然有办法坦率地向人道歉!

如同感谢他人一样,能够坦率向人表达歉意,也是帮助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之一。对自己很有自信的人,自然有办法坦率地向人道歉;相反,没有自信的人,当然就只会虚张声势而已。只要是人,一定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也唯有一一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让自己成长。人如果对于“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有自信,自然有办法坦率地向人道歉。

大人或父母能够坦率地向孩子道歉,这种行为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示范。只有这样做,孩子才能明白,即使是大人,只要犯了错,就必须向人道歉!唯有让孩子实际体验到这种感觉,孩子才会明白,自己如果犯错时,也应该持谦虚的态度,坦率地向人道歉,并在事后改正自己的错误。

当父母做错事时,如果能坦率地向孩子道歉,说句:“都是我不好,下一次我会注意的,请你也原谅我!”相信孩子在外面,也会采取同样的态度来面对他人。懂得道歉,也是吸引别人的要素之一喔!

2011-5-31 18:37:57
16希望孩子跟兄弟姐妹相处得更好时

“哥哥很厉害喔!竟然做到了!听说一般人都是上了初中以后才有办法做到呢!”

“我们一起去看姐姐的比赛,好不好?”

“你弟弟一直都很崇拜你呢!”

设法让孩子懂得互相尊重对方。

不使用“比较手足之间的能力”的言词。

青春期之前,是手足之间是否能够永远相处融洽的关键时间点。

“你可不能输给哥哥喔!”

“你可别变成像哥哥那样的人。”

“你可是姐姐耶!你应该要让着他啊!”

最大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懂得彼此尊重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像亲子关系,因为不管对方是谁,都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即使再怎么抱怨“为什么偏偏这家伙是我的弟弟啊”、“我要是有一个像别人一样好的姐姐就好了”……也无法改变彼此之间的手足关系。所以,如何设法引导孩子拥有“我能跟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真的很不错”、“还好我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弟弟)”之类的想法,是身为父母的责任。一般来说,当手足之间有一方快要进入青春期时,彼此之间虽然会减少吵架的情形,但也会同时变得比较不亲近。原本感情非常好的手足,会从这时开始,渐渐地将重心转向自己的朋友。

即使身为父母,此时也无法介入其中干涉手足间的感情发展,只能处在中间,协助彼此交换信息,设法让他们之间维持良好的关系。例如,“哥哥对这次参加的活动,好像很努力呢!”“他虽然好胜心很强,不过其实也很体贴别人喔!”随时在旁边将一方的优点说出来,并积极将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传达给另一方知道,这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孩子快要进入青春期前,是将来手足关系如何发展,以后是否能永远保持感情融洽的关键期,所以是很重要的时期喔
2011-5-31 18:38:11
17考试前或比赛前要对孩子说话时

“你都已经那么努力地准备(练习)了,一定没问题的。”

“只要把平常的实力发挥出来,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放松心情,尽力就好!”

不给孩子施加压力。

不给孩子负面想象。

暗示孩子只要尽情发挥平常的实力就行了。

“你可得好好加油喔!”

“你可千万别一不小心,又算错答案喔!”

“你到底行不行啊?我都快担心死了。”

让孩子用轻松的态度面对挑战

虽然很希望孩子能多多加油,不过,其实父母不必说出口,孩子自己心里也非常明白。此时与其给孩子压力,倒不如对孩子说:“你只要相信自己就够了!”“好好去享受一下比赛的乐趣吧!”“只要能发挥出平常的实力来,就算成功啦!”设法让孩子抱着轻松的态度去迎战考试或比赛。爸妈只要对孩子说:“你都已经那么努力地准备(练习)了,一定没问题的!”“只要把平常的实力发挥出来,一定会有好结果的。”如此就能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积极勇敢地面对挑战。

虽然有些孩子在大人的施压下,确实会有很好的表现,不过这仍是因为他平常就已经作好准备的缘故。所以,重点并不是爸妈施压与否。考试或比赛的当天,只要对孩子说:“相信自己的实力!你一定不会有问题的。”试着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就行了!

绝对不要因为过于担心,而给予孩子许多负面想象,例如:“你一定要注意那个地方喔!”“你可千万别一开始就出错喔!”这样反而会诱发孩子在你担心的地方出错,从而导致失败。

2011-5-31 18:38:24
18当孩子开始问起两性的事情时

“你如果喜欢那个女孩子的话,一定要好好对待她喔!”

“(觉得孩子有男友或女友时,装做不经意地问)

你有男朋友(女朋友)了吗?”

不要干涉太多。

不消遣或取笑孩子。

确认孩子是否确实对性行为有所了解。

“你怎么越来越有女人味啊?”

“你还真是色啊!”

“你还这么小,不可以想那种事喔!”

一定要确认孩子对性行为有正确理解

孩子之间交换性方面的信息,绝对比大人所想象的速度要快。何况现代社会中,有关性爱初体验、接吻、同居、怀孕等各种新闻事件,几乎都快要将孩子给淹没,也难怪许多孩子对这些事情的认知其实是非常混乱的。有时学校中也会有学生互相吹嘘自己男友(女友)的事,这时候,孩子可能会无来由地感到愤怒、嫉妒,甚至觉得厌恶,但也可能会感到羡慕。不同于大人们对孩子的想象,其实,绝对不会因为大人的禁止就真的减少孩子们接触这些事情的可能性。

这种时候如果父母还说:“你绝对不能做那件事情!那件事情很脏!”那么,这些话不但孩子听不进去,更会觉得大人真的很奇怪!而且大人越是禁止,孩子对两性之间的话题就越好奇、越热衷。另一方面,如果大人对孩子的感情世界采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孩子更会拒绝跟大人沟通。爸妈如果没有办法了解孩子的交友状况,对孩子来说绝对是最不利的。

尤其对性行为一事,父母一定要采取慎重的态度,不但要协助孩子了解性行为,更要确认孩子是否了解怀孕、染病的知识。父母的责任,就是让孩子理解“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人,就应该要尊重对方、好好对待对方”这件事。如果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请爸妈不要忘了称赞孩子。

2011-5-31 18:38:36
那么多,怎么记得了。
2011-5-31 22:50:58
你知道吗?连南在线曾经一直遇到网络服务器的问题,现在都解决了,使连南在线真正的“再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