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0赞
赞赏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开启左侧

连南排瑶族大长鼓舞传承现状遇到问题

观光客 2011-11-3 15:27:50

注册帐号,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帐号 微信登录

x
        连南的排瑶族的长鼓舞作为排瑶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排瑶族历史的见证和排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涵是排瑶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排瑶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当前,随着 “ 离大山越远,幸福越近 ” 的移民搬迁的步伐不断加快,排瑶族的长鼓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只有几个专业编舞人都要到深山老林采风,找出仅存的几个老艺人跳给专业人士看,而当地的年轻人大都是外出打工,也就是没有时间学习,就算是学习者的只是学到一小点皮毛东西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有关广东连南排瑶族的长鼓舞内容见:http://www.ln55.com/thread-4222-1-2.html
2011-11-3 15:38:53
我在这里再次引用资料文献,供各位温故复习下:

       至今已有1千多年历史的长鼓舞属广场性的喜庆舞蹈。每逢春节、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六等传统节日及"耍歌堂",排瑶必聚集到村前的旷场或收割后的田野,吹响牛角、敲起铜锣、击长鼓而舞以欢庆节日。


     长鼓舞有三十六套表演程式,可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群舞表演的人数不限, 人数愈多气氛愈热烈。


       舞蹈的特点是动作学作粗犷、刚健,节奏明快、敏捷。长鼓舞舞蹈语言较为丰富,能表达较为复杂的内容,如大掌排的《种树鼓》、《砍树鼓》,它模仿"找地方"、"垦土"、"植树"、"管理"、"伐木"等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又如火烧排《十二姓鼓》,描述了古代瑶族十二姓的形成、迁徙及繁衍发展的历史进程。九寨的《斗鸡鼓》,通过模仿公母鸡相聚的亲昵场面,反映瑶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风俗。油岭排的《歌堂长鼓》,是在耍歌堂时跳的长鼓舞,通过模拟拜祭神明的各种礼仪,反映排瑶在生产力低下的岁月里,为摆脱困境,追求幸福,祈求神灵庇佑的虔诚心理。南岗村的《欢乐长鼓》,是南岗排唐、邓、房三姓瑶族每三五年集中起来举行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活动时跳的长鼓舞,表达了排瑶人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长鼓舞以舞者击鼓的音响节拍作伴奏。右手以五指或掌心拍打鼓头发出"咚"的一声,左手持竹片弹击鼓尾发出"啪"的一声,双手同时拍击鼓面,发出近似"广"的一声。上述三种音响加以变化组合,便组成了《大长鼓舞》的鼓谱。鼓谱中上声部为右鼓面,下声部为左鼓面。鼓谱分别有:[鼓头]、[起换堂]、[圈背靠]、[穿东方]、[鼓尾]、[大圆圈鼓]、[歌堂调]、[唢呐调]、[牛角调]、[鋩锣调]。其中[歌堂歌]、[唢呐调]、[牛角调]、[鋩锣调]不作伴奏用,可在舞蹈过程中即兴演唱或演奏,起止随意。


       鼓的击法有齐奏和一领一各两种形式。齐奏时全体舞者的鼓点是一致的,舞蹈动作也是统一的。一领一和时则以一领鼓者先前半拍,其他人击后半拍(舞蹈动作亦然)。通常在击[鼓头]、[起换堂]、[圈背靠]、[穿东方]、[鼓尾]时均采用一领一和的击鼓法,而击[大圆圈鼓]时则采用齐奏的击鼓法。由于地理环境用互相影响的不同,连南排瑶长鼓舞以鼓点和跳法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油岭、南岗、三排、山溪等地长鼓舞的鼓点是一个领舞者领先半拍,其余舞者慢半拍的打法,节奏明快,走动的位置比较大,动作跳跃旋转,粗犷奔放,刚中带柔;大坪、军寮、大掌等地长鼓舞的鼓点是齐的,跳法也是一齐合跳,节奏较慢,动作以双腿半蹲,身体有节律地上下起伏较为突出,优美矫健,柔中带刚。目前:连南县瑶族长鼓舞保存比较完整的有如下几种:
①军寮村团圆鼓:是模仿"耍歌堂"舂糯米搞糍粑的动作演练而成。
②大坪村十二姓鼓:是描述古代瑶族十二姓的形成及迁徒及繁衍发展的历史进程。
③油岭村歌堂长鼓:是在民间文化盛会"耍歌堂"中表演的舞蹈,动作刚劲明快、动作起伏变换较大。
④南岗村的欢乐长鼓:是南岗古寨唐、邓、房三姓瑶族,每三年五载集中全村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男子跳起节奏欢快、敏捷的长鼓舞。大长鼓音的高低可通过鼓尾和竹筒的松紧加以调整。抽紧鼓绳鼓音升高,反之则鼓音 降低;小竹筒推向鼓整。抽紧鼓绳鼓音升高,反之则鼓音降低;小竹筒推向鼓尾时鼓音升高,可以使鼓的音色变得更坚实浑厚且带余音.

2011-11-10 19:40:40
你知道吗?连南在线的历史可以追朔到2006年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