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连南55 连南人文 查看内容

连南瑶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的建校经历你可了解?

作者:连南55 2023-3-9 16:36 1493人关注

淳溪中学是三江地区热心教育人士何次权、杨芝泉等,于1948年创办的,何子韶担任校长,校址设在九皇庙。

   淳溪中学是三江地区热心教育人士何次权、杨芝泉等,于1948年创办的,何子韶担任校长,校址设在九皇庙。1949年冬三江解放后,反动匪邦廖耀庭不甘心失败,攻打三江区ZF,为师生安全起见,于1950年初将淳溪中学搬至三江城内的文昌宫上课。
   1950年5月16日,成立了连南县人民ZF,但县府所在地三江仍属了连县管辖,淳溪中学亦属连县文教科管理。1953年1月25日连南县与连山县合并,并从连县、阳山县分别划入三江、寨岗地区,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区(县级)。从此,县内才有淳溪中学和连山中学,但两间中学仅有三个班,学生一百三十多人,教师职工十一人。规模小、设备差,没有瑶族学生就读,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于1953年8月将两间中学合并,改为“连南中学”,何次权任连南中学校董会的董事长兼校长,校址仍设在文昌宫。
   1954年秋季,因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增至二百多人。文昌宫的校舍既破烂又不够用,为解决这一矛盾,把初二、初三班搬至九皇庙,初一两个班仍留在文昌宫,教师两边走教,难于管理。人民ZF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决定拨专款五万元,选定石子坪为校址兴建连南中学。
   石子坪真是名符其实,是一片乱石荒坡地,地势高低不平,杂草丛生,那时石子坪上仍残存着国民党抗日战争时期建造的十多座泥砖平房,和一辆破烂的"的士"。石子坪虽然荒凉,但地极宽阔,适宜建校,大有发展前途,师生住了多年的九皇庙、文昌宫,闻讯要在石子坪建新校,十分雀跃,为了节约资金,争取早日把新校建成,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打泥砖两万多块,平整土地二千多立方,节约了建校资金一千二百多元,从1954年10月动工至1955年5月新校建成,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建校面积一千五百平方。
   1955年"五四"青年节那天,全校师生高高兴兴由原旧校址九皇庙、文昌宫搬到石子坪新校舍上课。
为了迅速搞好学校环境,美化校园,师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平整土地,修建校道,开辟了运动场,捡了烂"的士”的钢轴,用来当作铜钟,并发动师生上山找绿化树苗,当年种下的桂花树,樟树、榕树、酸枣树、苦练树、按树等。而今已长大成林,绿树成荫,其中几棵酸枣树长得十分高大,要两人才能合抱,可惜师生辛苦种的树,于"文革"期间被砍了一大批,使校园绿化受到破坏,实在令人痛心。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1956年办起了高中,从乐昌等县招收高一新生一个班五十人人,1958年为发展高中的需要,县人民ZF又拨款三万多元,增建教室四间,教工宿舍六间,学校规模得到扩大。

   

(图为连南民族中学当时景象)

   1959年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四十八人,考上大专的十三人,1961年经上级批准改为“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1965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学校虽有初中至高中十多个班级,由于文化大革命干扰,教学秩序混乱,荒废学业近十年。
   打倒"四人帮”及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拔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各级党政部门十分重视教育工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十多名教师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解除了思想包袱,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1982年秋办寄宿制民族班(其中一个班是韶关市委托我县办的招收乳源、连山、连南的少数民族学生。)连年来省、地、县先后拨款五十多万元,以及贯彻集资办学方针,兴建了三座教学大楼(其中1977年完成两座二层的教学楼共一千三百四十四平方米,1979年建成一座三层的教学楼共三千零四十二平方米。)1983年完成一座三层的学生宿舍共一千平方米,先后完成教工宿舍三十九套,完成两条主要校道,铺上了水泥,到处设之了花圃,路旁种上了树木,三十多年来都是碎石、黄泥的校道,面目为之一新。还陆续美化校园,增添教学仪器、图书,既改善了办学条件,也美化了学校环境。

   

(现连南瑶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  连南55 摄)


   “连南民族中学”现名为“连南瑶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是连南唯一一所半寄宿制的初级中学。学生都来自各乡镇的小学毕业生,现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不再是破破烂烂的教学楼以及摇摇晃晃的木凳木桌了。而是一所现代化的初级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校里硬件软件设施都很完善。

关注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连南历史


原作者: 连南55 来自: 部分来源:连南文史、县志

全部回复(0)

你知道吗?虽然来连南在线才半年,不过感觉好像住了十几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