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连南55 连南人文 查看内容

三江创客运交通纪实

作者:连南55 2023-4-3 14:48 879人关注

另外,莫辉熊有两台车行驶三江至连山,三江的售票处设在大新街22号处......

三江是个历代王朝镇压山区瑶胞的重镇,清代康熙乾年间分别建设有新、老两个城池,是协台衙门、绥瑶衙门的所在地。为所谓的“镇守瑶疆”驻扎着三千官兵。随之南海,香山、番禺、顺德、花县、连山、楚南等地的商客到此经商或经营手工业,人口骤然剧增,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小城镇。

三江过去归属连县管辖,三江至连州相距三十华里。出连州要过五拱桥,经龙口、沙子岗、从湟村过沅村,至鹅公潭才能到连州县城,一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路面窄,桥梁多,每逢下雨,泥泞路滑,行走十分困难更为重大的问题是昔日货物运输全靠人力背负肩挑,这条狭窄的小道远远满足不了物资流量,路人行走的需要。1923年(民国十二年)。三江乡绅莫辉勋、莫辉熊为改变这种交通落后的状态,计划从三江高良圩大陂头为起点,经寨角陈巷、湟本迳、龙咀、泥潭、月光岭源村到鹅公潭。开设公路事情决定后,首先向民众发动宣传工作,带头筹资捐款,解决有关土地需要动用等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当年即按原计划把路基开通。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三江大陂头坑冲桥、陈巷坑冲桥、邵村至源村之间的坑冲桥等桥梁还未架好,只架了一条小木桥行人,工程搁了下来,但来往行人都走新路了。

到了1927年(民国十六年),再次集资建筑公路桥,重新把路面铺好,使之能够通行汽车。同年冬,莫辉勋、莫辉熊兄弟两人从省城(广州)购买了一部美国二十年代出产的大型汽车“道奇”和一部小型汽车,从广州大沙头由水路用船载运回来,到广州在鹅公潭起岸。当时从广州请回一位姓刘的司机,随后高良圩的陈日湟、梅村的潘才学习驾驶。大型汽车为民用客车,小车不作营业使用。当时汽车燃烧的是汽油、汽车零件靠与美国进口,投资大,成本高。从三江起点站(民族一路40号处)至鹅公潭终点站全程每位票价收两毫子白银,途中上落按里程等分。按客人多少而定每天往返行走的次数。这一经营得不到什么可观的利润,只求得有利群众的来往交通。另外,莫辉熊有两台车行驶三江至连山,三江的售票处设在大新街22号处。

1931年(民国二十年)后,汽油、零件来源十分困难,每位全程票价增到四毫子白银。再后,到了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后,汽油来源断绝,将烧汽油改为烧木炭,汽油车改称“木炭车”;小汽车不能更改使用了。三江至连州的客运汽车开了十一年,首创了连州机动车客运之先河。

到了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日寇侵华,广东省府撤来连州,省政府、省银行、中山大学分校处等许多单位设在三江,因此省政府投资在“仰掌塘”地方的渡口建设了车渡,从此,三江汽车便可直接开到连州县城了。省府迁来带来了三十多部汽车(当时都改为烧木炭),三江至连州客运车增设到每天三、四部。此时,莫氏兄弟的客车由于残旧等原因便停止了运输。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广东省府迁回广州,所有带来的车辆亦带了回去,三江至连州的客运也就停了下来,旧政府不在关心此事。

  


解放后,三江成为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党政机关所在地,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54年设立三江运输站,站内没有汽车,只售到连县的票。1956年连县至大麦山公路通车,设立寨岗售票站,客车由三江绕连县往寨岗。1962年,设立连南汽车站,此后交通运输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不但县内交通路线已敞通剩余乡镇,还有开往广州、坪石、韶关等地的日常班车,城乡经济交流十分活跃,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连南汽车站及寨岗分站1962-1985年班次表)

线路名称

通班车时间

线路长

(公里)

日班次

三江—寨岗

1962年

36

1—2次

三江—坪石

1970

141

1

三江太保

1972

16

1

三江连山

1972

38

1

三江寨南

1973

42

1

三江 白芒

1973

51

1

三江涡水

1974

28

1

三江盘石

1977

74

1

三江—广州

1980.8.1

317

1

三江韶关

1983.1.1

215

1

三江清远

1988.8.2

220

1

三江广西八步

1988.9.1

135

1

寨岗三江

1970.1.1

36

1

寨岗—寨南

1973

6

1

寨岗—连州

1977

35

1

寨岗—广州

1984.8.1

307

1

寨岗—佛山

1985.1.1

332

1


关注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连南历史


来自: 连南文史、县志

全部回复(1)

发表评论
你知道吗?连南论坛阳光女孩都很漂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