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杉木,对于连南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历来连南都有种植杉木的习惯,杉木在瑶区可采伐的为数不少,为瑶区最重要的副业。据清康熙年间李来章的《连阳八排风土记》载,当时行祥排(今南岗)“左右杉木林密”,马 ...
说起杉木,对于连南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历来连南都有种植杉木的习惯,杉木在瑶区可采伐的为数不少,为瑶区最重要的副业。 据清康熙年间李来章的《连阳八排风土记》载,当时行祥排(今南岗)“左右杉木林密”,马箭排“林木蔚”,火烧坪“凹多林木,森蔚如画”,大掌岭“多杉木,有至五六尺围者”,“山内杉木,原系唐七所种”,社下冲“多杉木,果树”,龙会“大树蒙密,远望不能见”。并有官府劝谕瑶民广植林木、种桑养蚕的记载。说明几百年前,连南县瑶区林业已经有一定规模,人工种杉已相当普遍。 (连南杉都林海) 连南林区是一座宝库,树种繁多。杉是当家品种,占全县森林总面积的51%和森林总蓄积量的61%。杉树,在这里被誉为“树木之王”。它能速生快长,每亩年均生长量0.38立方米,最高达0.71立方米,一般种植15-20年便可采伐。它树干圆满通直,头尾粗细相差不大,木质坚硬,抗腐性强,经久耐用,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用材及家具制造。金坑因盛产杉木享有“杉都”之美称。金坑区为我们展现一副社会主义林业生产的蓝图。金坑的瑶族人民为了发展林业生产,除了垦殖近山之外,还远离山寨几十里,到大雾山、大龙山去开拓荒山野岭,绿化造林。勤劳智慧的瑶族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因地制宜、精耕细作、迹地更新、选育良种、林粮间种等一套生产杉树的经验和办法。则在秋天把荒山迹地的野草荆棘砍下晒干,然后烧掉。烧过之后,对地块进行翻垦,到了冬季或春初,即采集杉苗种下,并在林地撒播山禾、芝麻、薏米或点种番薯、芋头、玉米、大薯、生姜、豆类等旱粮作物和经济作物。到了夏季,进行松土、除草、施肥,既管理了杉苗、补种缺苗,又管理了山地作物。第二年,再次间种山禾等作物,结合抚育杉苗。 (连南杉木) 为何连南能如此大规模地种植杉木? 连南地处萌诸岭山脉南麓,境内群山连绵,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61座,最高大雾山海拔1659米,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4.97%,海拔200米左右的河谷盆地仅占5.03%,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由于这样的地貌,加上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壤又适于林木生长,条件比较优越。 为了发展瑶山的绿色宝库,促进物资交流和减轻林农的劳动强度,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林区的交通运输,积极疏通山溪河道,修筑林道、公路、架设桥梁等等。改变了过去深山木材因运不出而腐烂的浪费现象,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长按关注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连南历史 |